黑色的眼睛——《黑夜之美》品讀

《牡丹》 錢維城[清] 絡因供圖
《黑夜之美》(海燕出版社)共精選龐井君不同時期創作的美文25篇,開卷品讀,使人領略到清暢歡樂的情致、自由浪漫的芬芳,以及思想的力量。
開篇之作《父親的力量》繪聲繪色描述了父親與作者的肢體行為和心理活動,扭轉了父親在作者眼里孤僻、冷漠的印象,在素淡、樸訥的文字底下,用毫不隱晦的內心告白,把自己多年來積淀的無限情愫發之于心,行之于文,附著于人物,閃現出明澈的光輝。
對真人真事注重藝術概括,勾勒細節、描繪場景,為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意義做實鋪墊,渲染氛圍,是作者筆下記人敘事散文的顯著特點。《駛向霞光的末班車》,就是這方面一個范例。文章取材于作者當鄉村教師時,找局長申請參加全國考研受阻這一真實事件,通過相關人物的出現和互動,遞進式地把事件發展推向高潮,在人物特征和環境對心境的襯托、比喻等細節描寫上,惟妙惟肖。
《黑夜之美》中描寫、抒情、議論結合,把作品所蘊含的意境寫滿星空和大地:漆黑的夜原來是一個有溫度、有色彩、有聲音、有夢想的夜。作者身處黑夜之中,神馳黑夜之外,張開思想的翅膀,從遙遠的繁星圓月到窗外的蛙叫蟲鳴,由景生情,融情入理,為黑夜之美賦予了生動的內容。在黑夜這一“獨立思想播種的田園”和“自由精神飛翔的天空”中,“自由無礙地與世界進行直接的對話和交流”。
隨著作者的人生成熟與精神成長,尤其赴四川甘孜藏區掛職的兩年,作者的藝術思維不斷深化。寓居雪域高原康定小城,在臨窗夜眺貢嘎雪山的神韻中,思索如何走出矛盾和困境,使作者在散文創作時總是不會忘記現實和人生。長時間深入藏區貼近藏民,觀察社會擁抱自然,使作者以特有的細膩和敏感,收獲了寶貴的生活積淀,由之,陸續創作出了《到八大公山去》《黃山白玉蘭》《大渡河畔菜花黃》《采蟲草》《格涅三日》《小城夜思》等飽含強烈感情和形象鮮明的作品。
龐井君的散文集《黑夜之美》,寫得率真而灑脫,深情而執著,通過對山光水色的觀察,對人物心理的細致揣摩,對詩情畫意的追求,對人生社會的思考,傾心頌揚真誠善良的人性美,珍愛天地拙樸的自然美,給人以言為心聲、文貴情真的親切感。(潘克奇)
- 2022-07-15《唐詩三百年》:我們今天應該怎么讀唐詩?
- 2022-07-13《姐妹》:像蕎麥一樣生長
- 2022-07-13經典是內容與語言的完美結合
- 2022-07-13鄉愁、浪漫和異常,撩撥我去奔赴一場“浪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