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中世紀藝術?

中世紀在西方藝術史上是個特殊的時期,它夾在提倡藝術與美的古希臘、羅馬時期和大師輩出的文藝復興之間。如今在西方的各種博物館、美術館中,中世紀藝術品的館廳中,人們總是匆匆帶過,大家來看展的目的也大多奔著古希臘、古羅馬或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而來。這讓中世紀的藝術可謂非常尷尬,以現代人的標準中世紀的藝術作品總讓人感覺有點奇怪,怎么看都感覺不太美觀,更別提欣賞了。
如今大眾對于中世紀這段歷史時期體會不深,這些遺留下來的藝術品便是挖掘當時時代樣貌與人們精神歸宿的至寶。中世紀雖被后世稱為黑暗,但是其作品卻蘊藏了很多信息,我們如果想要理解其中的信息,就需要有權威的研究人員對其進行解讀。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藝術史博士溫迪·A·斯坦所寫的《如何讀懂中世紀藝術》,正是通過眾多中世紀精品畫作來解讀作品中遺留的藝術密碼,書中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38件著名藏品為主,揭示了中世紀藝術品在視覺和概念上的豐富性。
在本書開篇的引言上,作者就寫道:“中世紀的藝術是講故事的藝術。”簡明扼要地點出了中世紀藝術品最核心的價值。中世紀是一個人為標注的時代,它的范圍被人們大致限定在從公元五世紀西羅馬滅亡起到公元十五或十六世紀融入文藝復興而結束。這期間中世紀的藝術品往往并不復雜,但其制作往往使用金光燦燦的金子、色澤鮮艷的琺瑯、名貴的象牙等珍貴材料,內容基本上都是有關圣經中的故事或形象,也可見當時整個中世紀人們對于宗教的狂熱和尊敬。
中世紀歐洲人的主體是消滅西羅馬帝國的日耳曼民族,當時的日耳曼民族,文化落后信仰不一,各個小邦國之間戰爭頻繁,歐洲大陸物質匱乏,難以建立起有效的農業生產系統,人們的困苦無法排解,便將目標移到了內心精神層面。
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期”,識字率非常低,文化更是無從談起,惡劣的生活以及短視的發展策略,讓通過文字來傳播思想的過程非常艱難。于是大量敘事性的插畫就孕育而生。基于普及性和實用性,這一時期的畫作,以現在的審美來看其實談不上什么美感。但當我們把問題放回到那個時代來看,我們就能理解當時的藝術家創作作品的焦點并不在于審美上,而是為了突出用畫輔助民眾了解故事情節的需求,服務于那個時期的歷史使命。
雖說中世紀藝術在西方藝術史上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我們可以通過這本《如何解讀中世紀藝術》,具體地從那時的美學價值、故事的表現力、代表情緒的線條以及核心故事中體驗藝術給我們帶來的共鳴。(胡月)
相關新聞
- 2021-02-22“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 2021-02-09《月背征途》:不斷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 2021-02-09命名的權力與寫作的權力
- 2021-02-07青藏高原上的一塊文學豐碑 ——《名家筆下的柴達木》序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