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黨內存在的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以制定出臺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為新時代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官僚主義是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它破壞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侵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黨的歷史上,老一輩革命家始終旗幟鮮明地反對官僚主義作風,與之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這種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和斗爭精神,為新時代開展反對官僚主義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實踐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討論加強黨的建設如何抓時,就想到要解決‘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后來決定就抓八項規定”。小切口帶來大變化,小切口促成大變局。黨中央抓住作風建設這條主線,一以貫之,步步深入。中央政治局從自身做起,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圍,持續擦亮作風建設金色名片,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
密切聯系群眾,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抓住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核心問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的習仲勛同志出身貧苦,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強調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在服務群眾中贏得群眾,被毛澤東同志贊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習仲勛同志與群眾有著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他見到群眾,都會親切打招呼;碰見有老鄉的腳受傷了,他二話不說就背送回家;群眾娶媳婦需要寫對聯,他立即揮毫寫下五副對聯。20世紀40年代初,黨組織給習仲勛同志的鑒定中有這么一段話:“習仲勛是關中分區特委書記、專員及部隊的政治委員,統一領導關中的黨政軍民,堅持保衛邊區和建設新關中,曾獲得顯著成績。凡是關中的人民,無論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歡他。”習仲勛同志始終心懷一顆赤子之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戒慎恐懼”,謹慎從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行動黨’,不是‘口號黨’,要求真務實、講真話、辦實事”。周恩來同志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細致認真、一絲不茍。始終用“戒慎恐懼”的思想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1943年,周恩來同志在為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作報告而撰寫的《領導與檢查報告大綱》中明確提出:“領導者切勿輕視自己的作用和影響,要戒慎恐懼地工作。”此后,他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反復警示自己、告誡他人:“辦事不能急躁,不能草率,必須謹慎從事”“應該有臨事而懼的精神”。以后他又多次強調,決策一切當從多方考慮,經過集體商決而后行。周恩來同志崇尚“臨事而懼”的精神,體現在他始終保持一絲不茍、嚴謹縝密的工作作風上,體現在實際工作中。
拒腐防變,廉潔自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風建設,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就是提出了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一個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切入點”。“四風”是腐敗滋長的溫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相互交織。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的陳云同志是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堅決避免貪污腐化的典范。陳云同志不收禮,在黨內是有口皆碑的。他經常說:“很多人送禮是為了有求于我,我若收下,以后決定事情必有偏差。”有一年秋天,有兩位領導到陳云同志的住所匯報工作,順便帶來了當地產的兩盒葡萄。當他們起身告辭時,陳云同志堅持讓他們把葡萄帶走。陳云同志嚴肅地說,我是中央紀委書記,不能收。他們解釋說,這不是送禮,只是請他嘗嘗。陳云同志果真就嘗了10顆,并說這叫“十全十美”,剩下的葡萄請他們帶回去。
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
官僚主義背后往往是盲目依賴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在老一輩革命家中,鄧小平同志向來是以實事求是而為人們稱頌。1961年4月,鄧小平同志到北京近郊的順義開展調查研究,了解農村人民公社工作中的情況和問題。在順義調研的15天時間里,他揭開了食堂問題的蓋子,發現食堂存在糧食、人力浪費等問題,群眾意見很大。4月15日,鄧小平同志在北小營召開的群眾座談會上指出:“吃食堂光榮,不吃食堂也光榮。吃不吃食堂要由群眾決定。”在桑園村召開的社隊干部會上又進一步強調:“吃食堂是社會主義,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以前不管是中央哪個文件上說的,也不管是哪個領導說的,都以我現在說的為準,根據群眾的意見,決定食堂的去留。”鄧小平同志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他的話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干部群眾的心。
虛心接受人民群眾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就像毛澤東同志當年說的:“群眾是從實踐中來選擇他們的領導工具、他們的領導者。被選的人,如果自以為了不得,不是自覺地作工具,而以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錯了。”這句擲地有聲的話,今日聽來依然振聾發聵。毛澤東同志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1940年后,由于國民黨軍隊的封鎖和日軍的“掃蕩”,延安的機關和部隊在物質生活上遇到極大困難。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為確保革命政權運轉與軍事斗爭開展,部分地區在執行政策過程中,不顧群眾實際困難,出現執行偏差,讓部分群眾產生了不滿。毛澤東同志知道此事后指出,群眾的意見正反映了我們工作上有毛病,要允許人家講話。人家說救國公糧太重,這是實際情況。1940年以來,人民的負擔是加重了。人家說共產黨的經是好經,讓歪嘴和尚念歪了,說明他是擁護共產黨的,但對我們的工作和作風有意見。這件事令干部群眾深受感動,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同志虛心聽取群眾意見的良好作風。
中國共產黨反對官僚主義實踐前后相繼,思想一脈相承。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反對官僚主義,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以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鮮明群眾立場、頑強意志品質和強烈使命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把作風建設抓下去,把管黨治黨“金色名片”擦光擦亮,在新征程上書寫反對官僚主義、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嶄新篇章!
(高鈺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2025-07-02深度關注 | “零接待”帶來的清風正氣
- 2025-07-02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始終保持沖鋒姿態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勵紀檢監察干部擔當作為
- 2025-07-02把學習教育同貫徹落實四次全會精神相結合 一嚴到底糾治“四風”
- 2025-07-02國企兜底、片區協作、共管共治 臨洮老舊小區有了“新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