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沒有捷徑,成事卻有方法。晚清曾國藩有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意思是說:從大的目標去觀察考慮,從小的地方去動手實踐。這句話啟示我們:做事要把“大”和“小”相結合,既要樹立大局觀,懂得“抬頭看”;也要注重小細節,知道“踏實干”。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是宏觀視野與微觀執行的統一。近代實業家、政治家張謇曾說:“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張謇站位高遠、視野開闊,能看清形勢和方向,認為世間之大事,莫過于國計民生,提出了實業救國論。他又立足于中國實際,躬身入局在“小處”干,曾說:“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他興辦了大生紗廠、資生鐵冶公司等數十家企業,創辦了師范、紡織、農業等學校近400所……靠這種把“大方向”與“具體事”統籌兼顧的智慧,張謇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大處著眼”是戰略,“小處著手”是戰術。有戰術沒戰略,就如同在茂密的森林中行走,只看見一棵棵具體的樹木,卻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方向,也難以預見長遠的態勢。《荀子·解蔽》言:“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意思是:人的通病往往都容易被局部、片面的主觀成見或偏見所蒙蔽,從而看不清大局,掌握不住全面。反過來,有戰略沒戰術,則如同“丹書格言”裝進華美的“金壺”里,想法再好也不能成事。正所謂“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任何宏偉的設想,都是從小處一點一滴動手干出來的。如果“大處”是墻,那么“小處”就是磚,沒有磚瓦壘砌,何來墻之雄偉?
于大處布局、在小處落子,融戰略之高遠與戰術之細致于一體,是成事之道。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作風建設,認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必須把作風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抓緊抓實,在戰略上可謂高瞻遠矚、胸懷大局。在具體戰術上,又注重深耕細作、精準發力。中央八項規定一子落地,從抓賀年卡、明信片等小事小節,到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剎住“車輪上的腐敗”、整治“會所里的歪風”,再到持續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深化拓展為基層減負工作……十余年,一個節點接著一個節點堅守,由點及面、循序漸進,用“小切口”推動“大變局”。讓人們深刻感受到:八項規定,滌蕩風氣、振奮精神、改變中國。
“大處著眼”觀全局,“小處著手”抓細節。黨員干部當深思細悟“大”與“小”的辯證法,既要“抬頭看”,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又要“踏實干”,在具體操作中深入細致,把一件件小事做精做實,拿出“日拱一卒”的韌勁,將通盤謀劃與穩健步履相結合,用“工筆畫”落實“大寫意”,如此,方能繪出最新最美的畫卷。(史全領)
- 2025-04-24以大數據信息化提高監督穿透力
- 2025-04-17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拒不執行黨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
- 2025-04-16以案明紀釋法 | 違法發放貸款罪相關問題辨析
- 2025-04-11堅持問題導向提升案件查辦質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