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箴言】
上司交際,似亦禮所不廢,然過求艱貴,亦覺不必。上司未必以此責望屬員,即屬員之敬上司,亦不盡在于此乎。日恪守上憲功令,凜遵上憲訓諭,凡有檄行,悉心辦覆,地方情形,據實上聞,此正所以敬上憲,固不盡在儀物間也。
——陳宏謀·《手札節要》
【深意淺說】
陳宏謀,曾擔任過甘肅巡撫、江西巡撫、湖廣總督、吏部尚書等,是清代中期重臣、學者。他這段話的意思是,下級要獲得上司的認可青睞,并不完全在于送多少禮。下級只要奉行上司興利除弊的舉措,就本處民情據實稟報,就是敬重上司了。不過陳宏謀并沒有否定送禮,認為這也符合禮法規矩。
禮敬上司是官場職業倫理,禮敬本來是精神層面的態度,但后來就物化了,演變為以禮物孝敬。別敬、門敬、冰敬、炭敬、年敬、筆帕敬、節敬,這些帶著“敬”字的詞語,指的都是禮品禮金而不是精神態度。
這些各色各樣的“敬”,多是外官對京官的孝敬。夏天有冰敬,冬天則有炭敬,出京則有別敬,進門時送的則叫門敬。乾隆時期甘肅冒賑案主犯王亶望,任浙江巡撫時,以和珅第一寵人著稱,其勢炙手可熱,而每年孝敬和珅的炭敬冰敬,以及一切孝敬等陋規,總數約在三十萬金以上,這還不包括珍奇玩好,以及通過幕友饋贈的禮物。(許指嚴《十葉野聞》)
道光咸豐時期的張集馨,在自訂年譜中說,他被任命為陜西糧道,出京留別花去一萬七千兩白銀;任四川按察使,出京留別花費一萬三四千兩白銀;任貴州布政使,出京留別一萬一千兩白銀;調任河南布政使,花去一萬二三千兩白銀。這些留別花費,就叫別敬,意思是離別在京的官員,給京官送上的孝敬,期待以后京員在各方面予以方便和照應。
外官對待京官如此,對待地方上峰,同樣也不是空口禮敬,所有禮敬最終都要物化為銀子。下級對于上級的孝敬名目極多。上司到任,下級去拜見,就有見面禮。康熙時兩江總督長鼐上任時,各下屬官員前來拜見,按級別送禮120兩至500兩不等。一到任接到見面禮就是上萬兩。晚清在廣東任過知縣的杜鳳治,每年送給上司衙署的禮金為2萬兩左右。
彼時的官場禮儀認為,送禮不僅是送錢,更表達了對上級的敬意和敬重。閩浙總督瑞慶說:“屬員送門包,才是看得起主人。”晚清廣東肇羅道員方濬師是知縣杜鳳治的上司,每逢過節慶壽、方濬師母親過壽時,杜都要送禮,但方濬師妻子過壽時,杜沒有送。方濬師很有意見,說杜鳳治眼中只有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上司,不認他這個道臺。嚇得杜鳳治以后乖乖送禮。
下級不孝敬禮金到底行不行?那時送禮已經成為慣例,官員層層向上送禮孝敬,每個官員既要靠下面送的禮金過日子,還要向上面送禮保位子。更何況,送禮不僅僅是送錢,送的是對上官的敬重和忠誠。清朝著名清官陸隴其,擔任嘉定知縣時,頂頭上司江寧巡撫慕天顏過六十大壽,陸隴其只是送了妻子織的一匹粗布和兩雙鞋子。慕天顏十分不滿,后來對皇帝說,陸隴其雖然人品好,但才能低下,就把他調整到偏僻的靈壽縣做知縣。
當然,當時污濁的官場風氣中,也有例外和清流。陳宏謀認為上峰看重一個下屬,不是根據他送的禮多么貴重,而是看他到底干了多少實事。這可以讓兢兢業業的官員心里能夠平衡些。
如今,對每一位黨員干部來說,既要潔身自好、光明磊落,自覺遠離違規送禮的不當之舉,也要時刻警惕裹著人情往來外衣的“糖衣炮彈”,堅決守住廉潔底線。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青杄
分布:隴南、天水、甘南、臨夏、定西、蘭州、白銀、武威、隴東
簡介:青杄,喬木,我國特有樹種,具有重要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樹冠塔形,樹體高大,葉色碧綠,是園林綠化的良好樹種。木材淡黃白色,較輕軟,紋理直,是眾多工業原料等用材。樹皮含單寧,是栲膠生產及木纖維工業的優質原料。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3-18只為升遷不為百姓,不是好官員
- 2024-03-15官不可與民爭利
- 2024-03-15民為邦本,官員當潔己愛民
- 2024-03-13敬畏百姓,勤政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