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鄉(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朝著名將領,歷任振武節度使、朔方靈鹽節度使、左龍武統軍、太子太保等職。
范希朝早年投靠邠寧節度使韓游瓌任別將。在四鎮之戰中,屢立戰功,被授御史中丞、寧州刺史。范希朝治軍嚴整,頗有聲望,唐德宗在奉天避難時,范希朝因為戰守有功,唐收復長安后,他累官至振武節度使。
振武地處唐朝邊陲,黨項、室韋等少數民族雜居其間。他們殘暴殺掠,極其放肆,常常在天黑時乘機沖入城中作惡,被稱為“刮城門”。范希朝上任后,仔細查看周邊地形,在要害處設置堡壘營柵,嚴密巡邏警戒,使境內百姓得到安寧。范希朝對任職轄區管理十分嚴格,即使小小一起盜竊案件,他也會嚴懲不貸,當地少數民族非常忌憚他,他們說:“那個叫張光晟的人改名換姓又來了。”
張光晟是誰?他也是唐代中期名將,施恩不圖報的義士,邊境護國的良將。公元778年,回紇舉兵進犯中原,唐朝軍隊實力不及回紇,被對方擄走數萬羊馬,還在戰場上被殺了一千多士兵。回紇以為此戰大捷,但沒想到張光晟主動出擊,帶領軍隊與回紇在羊武谷大戰一場,把回紇軍隊打得四處亂竄。在這一戰中,張光晟打出了中原該有的霸氣,挽回了唐朝皇室的尊嚴。經此一戰,回紇等少數民族一聽到張光晟的名號,再也不敢輕易進犯中原。張光晟的名言是:“第一莫做,第二莫休。”這正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出典。
我們言歸正傳。邊地州郡少數民族的風俗是每逢有上級長官來到,一定向其奉獻駱駝、駿馬,即使一向清廉的官員也會接受以結好。范希朝卻一無所受。他任職的14年間,胡人安守邊塞不敢橫行妄為。當時振武城中樹木很少,范希朝特從外地買來柳樹樹苗,和士兵一起栽種。幾年時間,振武綠樹成蔭,造福了后世百姓。
貞元末年,唐朝中央政權走向衰落,各藩鎮都不向朝廷述職,主動述職的只有范希朝一人而已。范希朝還先后擔任過朔方靈鹽節度使、左龍武統軍。在朔方的時候,范希朝曾招降突厥別支沙陀千落一萬多人。如果僅有清廉卻沒有才干的人,是駕馭不住沙陀部士兵的。范希朝指揮沙陀部軍隊得心應手,此后唐朝用沙陀部的人打仗,所到之處立有不少戰功。
范希朝以太子太保退休。他去世后,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太師,謚號忠武,后又改為宣武。范希朝是當世的優秀將領,有人把他比作西漢名將趙充國。
貞元末年能夠主動向朝廷述職的節度使只有范希朝一人,真的可以稱為空谷足音了。
- 2023-08-16魏征為何被皇帝稱作“一面鏡子”
- 2023-07-12趙軌:不義之物不可取
- 2023-07-07懸瓜拒禮的蘇瓊
- 2023-06-21元順:正直敢言 不畏權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