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軌,字玄軌,隋朝河南洛陽人,歷任齊州別駕、硤州刺史、壽州總管長史等職。
趙軌的父親是西魏廷尉少卿趙肅,為官以“廉慎自居,不營產業”獲得一致好評。趙軌深受父親影響,好學上進,安貧守道,頗有美名。北周時期,趙軌擔任衛州治中,工作務實嚴謹,從不謀取私利。
隋文帝登基之后,改革地方官員制度,提拔了一批德能兼優的人才,其中就有趙軌。趙軌被委派到齊州擔任別駕,輔助刺史負責全州行政事務,才能出眾。
趙軌的鄰居種植桑樹,樹木茂密,很多枝條伸到他家院子里,桑葚成熟后,便有一些落在院中。趙軌派人將這些桑葚都撿起來,送還鄰居,還告誡自己的孩子:“這樣做并不是為了換取好名聲,而是不應不勞而獲,你們當以此為戒。”
趙軌不改初心,心系百姓,勤于政事,廉潔為官。任職4年間,不置辦家產,不經營產業,與父親一樣,秉持著儉樸的生活作風,每年政績考核都是最好的。這種良好的官風被持節使者郃陽公梁子恭上報給朝廷,隋文帝對趙軌贊許有加,賞賜他豐厚的米帛,召他入朝為官。
離開齊州時,當地百姓依依不舍,流著淚送別。因為趙軌一向清廉,百姓知道他絕對不會接受禮物,于是說:“您在此為官,勤政愛民,兩袖清風,我們敬仰您的操守,不敢以酒相送。您清廉如水,我們便以水為您踐行。”趙軌感動地接過水杯,一飲而盡,與百姓依依話別。
對于朋友的饋贈,趙軌也不接受。因為經常秉燭達旦地讀書、處理政務,趙軌習慣點燃沉香熏屋,保持頭腦清醒。他的老友聽說這件事后,給他送來一斤沉香。趙軌對朋友講起“桑葚歸鄰”的舊事,意思很明確:無功不受祿,任何人的東西,他都不會接受。朋友了解了趙軌的心意,敬重他的人格,將沉香帶回去了。
后來,朝廷任命趙軌為原州總管司馬。有一次夜行,趙軌部下的馬跑進田里,踩壞了莊稼。趙軌當即下馬,一直等到天明,找到莊稼的主人賠償后才離開。當地官員聽說這件事,都敬服趙軌的品行,紛紛向他學習。幾年后,趙軌升任硤州刺史,他安撫團結各族人民,對百姓很有恩惠。不久,又被任命為壽州總管長史。春秋時楚相孫叔敖在當地主持修建的芍陂有五門圍堰,但荒廢許久。趙軌到任后鼓勵百姓官吏,新開三十六門圍堰,五千多頃田地得以灌溉,百姓因此受益。
受清廉家風的影響,趙軌的兩個兒子趙弘安和趙弘智為官后都頗有政聲。趙弘安曾經舍身保護過尚未發跡的隴州刺史常達,是仁厚謙恭之人。趙弘智精通史書、“三禮”,隋朝大業年間被征召擔任司隸從事,后又擔任詹事府主簿,參與修撰《六代史》《藝文類聚》等,因為品行出眾,轉任太子舍人。趙肅、趙軌、趙弘安和趙弘智三代皆在朝為官,均以孝、廉、恭、謹著稱。可見良好的家風對于廉政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幫子孫鑄就高尚的個人品格。
古人形容清官,常用“清如水,明如鏡。”官員在離任的時候能得到治下民眾夾道歡送,“杯水奉餞”,這比任何貴重的禮物都令人感動。
- 2023-07-07懸瓜拒禮的蘇瓊
- 2023-06-21元順:正直敢言 不畏權勢
- 2023-06-16胡叟:可與陶淵明相提并論的儒士
- 2023-06-12阮卓:盡孝道守清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