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遠,字義方,南朝時期東海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人。南齊時,任江夏王蕭寶玄國侍郎。南梁時,歷任武昌太守、宣城太守、東陽太守等職。
何遠原本風流倜儻,崇尚俠義,不拘禮法。但被任命為武昌太守后,他一改往日心性,守廉持正,道義為先,愛民恤貧,不受請托。
何遠從不說謊。他常常和別人開玩笑說:“你如果能抓到我說一句假話,我就送你一匹雙絲的細絹作酬謝!”雙絲細絹,在當時十分貴重,可以直接作為錢使用。因此許多人都留心等他的假話,但最終也沒能等到。
梁朝建國初期,何遠被梁武帝蕭衍任命為武昌太守。當時的士大夫風氣日漸頹敗,生活奢靡,吃用都追求高檔。一般官僚士族之家都用色調明快的漆器和富麗堂皇的銅制品,而何遠無論車輛還是服飾都十分簡陋,所用器物也沒有一件銅制品或漆器。雖然武昌盛產鮮魚,但何遠每天最多用幾片干魚來下飯。盛夏時節,武昌民間有飲用長江水的習慣。來自北方的何遠,喝不慣長江的溫水,便拿錢去買百姓家里的井水。當時武昌沒有賣水的風俗,百姓大多不肯收錢。何遠就吩咐手下:“如果有人不收錢,就把水還給他。”
何遠耿直清高,不徇私情,也不阿諛奉承,因此遭到不少人忌恨,屢遭貶謫,以至罷官。后來,何遠又被起用為鎮南將軍、武康令。他更加堅持清廉的節操,以身作則,獲得百姓稱贊。有一年,吳興郡太守巡察屬縣,所到之處,當地地方官無不精心籌備,盛宴款待,走的時候還有貴重禮物相送。可到武康地界,迎接郡太守一行的卻是另一番景致。
中午時分,大家都盼著像往常一樣,有美酒佳肴可以飽餐一頓。可等來等去,上來的卻是一人一份干糧,一碗白開水。郡太守對何遠的清廉早有耳聞,便沒有發作,拿起干糧,大口吃起來,何遠也淡定地在一旁相陪。接下來的考核,郡太守的隨從雖然沒吃飽,但工作起來卻格外賣力。他們把武康縣所有賬目、案卷翻來覆去查了個遍,可沒有查出一絲問題。考核結束,郡太守要走了,何遠按例相送。何遠拿出自己掏錢買的一壺酒、一只鵝,作為臨別贈禮。郡太守令人接下,用揶揄的口吻說:“你的禮物超過東晉的陸納,恐怕會被古人譏笑吧!”
梁武帝聽聞何遠的才干,擢升他為宣城太守。從縣令直升為大郡長官,是當時從未有過的事。
宣城郡受到過盜匪搶掠,何遠盡心治理,使得社會安定,百姓安寧,他的政績也廣為傳頌。何遠在任時,喜歡開辟街巷,修整墻屋,小至百姓住宅、交易市場,大至城墻塹壕、馬廄倉庫等,他都像經營自家產業那樣加以修治。應得的田秩俸錢,何遠一概不取,到年底時,常用作最貧困百姓的稅款。
梁武帝下詔褒獎他,稱贊他是一位古代賢良太守都難以望其項背的“良吏”,提升為黃門侍郎。
南齊何遠,操守清嚴。心中有民,廉政楷模。
- 2023-05-24廉于小者易,廉于大者難 廉于始者易,廉于終者難
- 2023-06-01樂法才:不收俸祿的縣令
- 2023-05-30裴子野:甘于清貧的史學家
- 2023-05-26學習進行時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