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識】
在許慎之前,“智”與“知”就是通用的。
《說文解字》里,這兩個字都有:“智,識詞也。”又:“知,詞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詞也’之上亦當有‘識’字。”“識詞”是什么詞呢?通俗一點說,就是表示聰明的詞。
其實,聰明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對聰明也有多種多樣的理解。《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但是,《荀子》的說法就不一樣了:“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按照《釋名》的意思,知道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算聰明了;按照《荀子》的意思,懂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才是聰明的。
智商概念的出現,一切似乎都變得非常簡單了。只要愿意,到專門的機構,或者從網上下載一套“智力量表”測試一下,你有多聰明,或者你比誰更聰明,就一清二楚了。但是,如果你對自己的智力不自信,卻堅持去測試自己的智商,有可能就是不聰明之舉。
聰明有大小之分。能看得出來的聰明,叫小聰明;看不出來的聰明,才叫大聰明。臉上的聰明,是小聰明;心里的聰明,才是大聰明。民間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都是小聰明;哲人所謂“大智若愚”,才道出了大聰明的“真相”。
有些人眼睛都會說話,有些人腦子轉得比車轱轆都快,有些人見鬼說鬼話見人說人話,毫無疑問,他們都自以為是聰明的。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小聰明而已。
人們往往把“老實”視為不聰明。但孔子不這么看,他對大弟子子路說過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老老實實的,才是大智慧啊。
小聰明是用來耍的,不耍小聰明才是大智慧。(尚之)
相關新聞
- 2022-02-14家常菜,當然是家里做的最好,在家里吃著最香
- 2022-02-11手是人類的超級工具,一定要學會謹慎使用
- 2022-02-11《文物中的紅色基因》(共六卷)
- 2022-02-09“吹牛”一點兒也不道德,“牛哄哄”的樣子一點兒也不好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