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識】
《說文解字》:“菜,草之可食者。”意思是,菜就是能吃的“草”。種在園子里的菜,是已經馴化了的草;菜園子之外能吃的草,則一律稱之為野菜。
在酒店、飯館的菜單里,這個概念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蘿卜白菜是菜,大魚大肉也是菜;一盤烤土豆是菜,一只烤全羊也是菜。不同的是,植物一類的菜叫素菜,動物一類的菜叫葷菜。有趣的是,在白菜里面加點豬肉,可以叫葷菜;但在牛肉里面加點土豆,卻不叫素菜。比較貴的菜,叫做“硬菜”;比較便宜的菜,卻不叫“軟菜”。
說到菜譜,不得不說,點菜真的是一門學問。跟誰吃,為什么吃,一下子就成了問題。點多少菜,有時候就轉化成了吃多少錢的問題;點什么菜,有時就轉化成了吃什么檔次的問題。身旁如果有一個愛出主意、好作主張的服務員,情況就更復雜了,不是說招牌菜好,就是說特色菜香。一言難盡,不說也罷。
有一種菜叫家常菜,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簡單,但一點兒也不單調;平淡,但一點兒也不乏味。家常菜,當然是家里做的最好,在家里吃著最香。做菜的,做的其實不是菜,而是一種默契:吃什么就做什么。吃菜的,吃的其實也不是菜,而是一種信任:做什么就吃什么。在家里,“吃飽了”就是“吃好了”;也只有在家里,“光盤行動”落實得最好。
明代有一個叫鮑山的人,寫了一本《野菜博錄》,共收錄野菜430多種,有名有姓、有圖有像,有性味、有吃法,但并非“放到籃子里都是菜”。他的目的,一是以絕腥膻,二是以備荒歲。簡單地說,就是有啥吃的時候,野菜可以清爽口舌;沒啥吃的時候,野菜可以果腹充饑。
有關菜的事,仍然是大事。“菜色”成為過去,“菜鳥”卻成了新詞。(尚之)
相關新聞
- 2022-02-11手是人類的超級工具,一定要學會謹慎使用
- 2022-02-11《文物中的紅色基因》(共六卷)
- 2022-02-09“吹牛”一點兒也不道德,“牛哄哄”的樣子一點兒也不好看
- 2022-02-08幣厚言甘 人之所畏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