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
講藝重名山,與諸君夏屋同棲,豈徒月夕花晨,掃榻湖濱開社會;
抽帆離宦海,笑太守春婆一夢,贏得棕鞋桐帽,扶筇花外聽書聲。
——清•薛時雨撰(見《藤香館小品》)
【小識】
杭州崇文書院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浙江四大書院之一。清同治四年(1865年),一代名士薛時雨從杭州知府任上主動退隱下來,要去這里講學。放著“市長”不做,寧愿當教書先生,這在當年也是一段奇聞。也許是為打消世人以為他不過一時興起,遲早還會復出的念頭,他為書院寫下這副楹聯。
“夏屋”是說開闊的屋舍,這里即言講堂。從“講藝重名山”到“夏屋同棲”都是說自己興建書院,樂于和學子切磋琢磨。但他的講學,有別以往嚴肅的科舉教育,更加注重講文修藝,引導學生關注書本以外的知識,親近自然,掃榻迎賓,倡導交流。結句“社會”,乃結社集會之意,頗似今時陶冶學生情趣之社會課。而薛時雨就曾帶著學生泛舟西湖,讓大家在舟中造句,他在一旁批改作業。這種教學方式,新穎而別致。
古書說,蘇軾被貶到浙江昌化時,遇一婦人對他說:“你昔日富貴,不過是一場春夢。”世人便呼此老婦為“春婆”,所謂“春婆一夢”,即感慨富貴無常。薛時雨在下聯引用也曾在杭州擔任太守的蘇東坡的故事,是笑權貴者,何必在乎太多。對他來言,如今遠離塵囂,“棕鞋桐帽”,安然自得,每日最幸福的事,就是扶著竹杖,在山花之外靜聽朗朗書聲。有人說下聯就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課堂窗外,一個拄仗而立、面容慈祥的“老校長”。
據記載,薛時雨自主講崇文書院,而后二十年再未離開講席。擇一事,終其一生,也是件樂事。(嘉南)

(書法作品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提供 作者 譚彩)
相關新聞
- 2021-09-10 事不避難 義不逃責
- 2021-09-10修身成仁 天下之正理
- 2021-09-10知足者存 貪心者盡
- 2021-09-10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