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沒規定要怎樣干,也沒規定不要怎樣干,只要怎樣干合理恰當,便怎樣干。”
——楊伯峻《論語譯注》
【小識】
無可無不可
對這一節,有的學者翻譯為:“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沒有必須怎樣的想法,也沒有必不能怎樣的想法,一切都按照義的規定為依據。”(張燕嬰譯注《論語》)楊伯峻先生注重的是方法論,而張燕嬰博士注重的則是認識論。其實,怎樣想一件事情,與怎樣干一件事情是密切相關的;同樣,怎樣干一件事情,和怎樣想一件事情也是密切相關的。或者是從認識到實踐,或者是從實踐到認識。
回到“怎樣干”的問題上吧。無適無莫,就是無可無不可。無可無不可,不僅僅是“從心所欲”,而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表面上是“從心所欲”,根本上的則是“不逾矩”。孔子七十歲才如此,一般人可能永遠都到不了這個境界。但是,這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干任何事情,其實都沒有現成的辦法;只要在正路上走,放開手腳就是好辦法。
突破,不是這樣嗎?創新,不是這樣嗎?別具一格,不是這樣嗎?各顯神通,不是這樣嗎?
一篇文章怎么寫,是作者的事情,寫出自己的個性,才是真的特色。一群羊怎么放,是牧羊人的事情,邊放羊邊拾酸棗,也是一舉兩得。
人生也是一件事,只不過需要干一輩子而已。有的人一直走著,但不緊不慢;有的人走走停停,卻邊走邊看。有的人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有的人三步并作兩步,風風火火……只要心中充滿陽光,每個人都能走出一路燦爛。(尚之)
相關新聞
- 2020-03-11【清風典歷】事父母幾諫
- 2020-03-10【清風典歷】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2020-03-09【清風典歷】入太廟,每事問
- 2020-03-06【清風典歷】可謂好學也已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