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靈光:休閑是綜合社會系統 協作創新才能發展
5月24日至5月26日,備受業內關注和期待的2021中國休閑度假大會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旅游協會、東營市人民政府、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中共東營市委宣傳部、東營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張靈光在致辭中表示,休閑,是權利,是義務,是生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新時代,我們需要讓休閑的時間成為實現人們美好生話、造福社會的重要時空,使休閑生活更有意義,更具價值。
張靈光回想起組建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時,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媒體和公眾,問得最多的是這幾個問題:什么是休閑?包括哪些行業、哪些業態?跟傳統旅游有什么區別?而專家和委員每次會議都要對此進行界定、分析和解釋。
“當然,這是以前的情況了。休閑的理念發展到現在,我們盼望還有人來問這些問題。但是畢竟時代變了,環境變了,我們對休閑有了新的理解,有了新的判斷;休閑也有了新的內涵和外延。”張靈光如是說道。
張靈光透露,十年前,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研制城市中央休閑區國家標準以及國家休閑露營地標準時,都要參照歐美的案例,借鑒歐美的標準,要研究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日本。 短短十年過去,我國的休閑標準走在了前面,從研究別人變成了別人的研究目標。毫無疑問,休閑不再是貶義,不再是新鮮的詞匯,不再是新興的產業,不再是什么趨勢或者目標。休閑,就是新時代的一個新常態。
張靈光感慨,在全球新冠疫情還在此起彼伏的狀態下,今天能夠享受休閑,研究休閑度假,無疑是美好的。他相信,在地球上的大多數地方,此時談論休閑不合時宜。但是,在中國可以。
張靈光表示,中國有力防控了疫情,努力推動大循環,全力開動內循環。而休閑,就是內循環。“但是休閑并不是天然的內循環。如果讓它能循環起來,那它必須是美好的。而現在,這個狀態還不太美好,或者還不完美。” 張靈光如是說道。
張靈光分析認為,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從指標上看,旅游、交通、商業、餐飲、文化娛樂,恢復勢頭都非常好,有些領域甚至超過了2019年的同期。但路上照舊堵車,景區依舊看人。很多人高興,很多人擔心。不過,人們高興的和擔心的,是同一件事。
為什么?因為疫情還在我們的院墻之外肆虐。我們還沒有找到假如再有疫情不必封城封路、不必停止流動的法寶。不過,我們已經感覺到,這個法寶已經就在眼前,而且伸手可及。
張靈光強調,當前以及今后,我們將與病毒共存。這是國際國內普遍的一個共識。人們在努力對抗疫病的同時,也要調整自身,適應變化。但客觀地說,現在的旅游方式和休閑活動,還不能適應常態化防控的要求。
在疫情之中,我們懷念正常狀態下的休閑的美好。疫情得以有效防控后,很多業界人士非常理性地提出,恢復是重中之重,但不能是復制粘貼再來一遍。重建就是在更高的規格上建設,只有徹底提高扛風險能力,之前付出的巨大代價才不會白付。
張靈光指出,在疫情影響下,價格競爭不可避免,加上限行、限流等管制措施,旅游業的“內卷化”也不可避免。如果不能開源,即使拼命節流,也難有效益。而休閑,由于服務對象的本地化、服務時間的全年化,是旅游業跳出“內卷化”困境的最佳選擇。
張靈光期待,通過前瞻性研究,通過標準化工作,通過廣泛的協作與創新,推動更具適應性和免疫性的休閑服務、休閑產品,讓休閑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成為最確定的積極因素;讓人們,尤其是讓居民,即便是在疫情出現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享受休閑生活。這是一種理念的轉變,也是管理和服務模式的轉變。
張靈光呼吁,休閑,是一個綜合的社會系統。以休閑為重要功能導向的城市,從供給管理、需求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入手,創造一個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續、更能抗風險的休閑體系。(伍策 一丁)
相關新聞
- 2021-05-26河北推進文明旅游工作 弘揚文明旅游新風尚
- 2021-05-26陜西漢中全方位打造“旅居在漢中”城市品牌
- 2021-05-26昆明滇池保護區內與保護無關建筑物9月底前全拆
- 2021-05-26廈門舉辦六大主題活動 邀游客體驗生活之旅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