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兵人永遠是年輕
——蘭州退役老兵紀念參軍六十周年

一
在人生之路上,總有一個日子非同一般。像一座豐碑永遠矗立在心上,魂牽夢縈、沉重如山;又像一條小河,靜靜流淌、源遠流長;更像一座燈塔、指引著前行的方向、牢記著初心、擔當著使命和責任。
7月5日,對1962年響應黨和政府號召,踴躍報名參軍的數百名蘭州青年來說,是一個永遠銘記的好日子。因為,從這一天起,我們集中后乘上悶罐火車,又乘上解放牌大卡車一路向西,穿過廣闊荒涼的戈壁沙灘,越過千年不倒的胡楊林,跨過滾滾流淌的葉爾羌河,風塵仆仆到達新彊邊陲重鎮葉城縣。縣城廣場上,陽光明媚、彩云流光,我們——來自于黃河之濱蘭州、白銀、天水等地的隴原青年,身著草綠色軍裝,佩戴著一顆銀星的列兵軍銜,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成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隊伍中的一名新兵。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又是多么莊重。這是我們最自豪的一次人生選擇。那一刻,又是多么驕傲和難忘。從此立下參軍志,要成為戰場上奮不顧身的戰斗英雄、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的技術標兵、喀喇昆侖雪域邊防守衛祖國西大門的鋼鐵戰士。光榮啊!自豪啊!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冰山雪峰留下了我們年輕士兵堅忍的足跡,邊防哨卡屹立著我們年輕士兵偉岸的身影。鋼槍在寒風中閃閃發光,槍刺直指云天,翱翔的雄鷹與我們為伍而不再寂寞、不再自以為雄。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我們心里雖然惦記著家鄉蘭州的山山水水和年邁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但一顆火熱的心和一腔滾燙的血液,在雪域邊防書寫著亮麗的青春畫卷,抒發著燦爛的人生篇章。用柔弱的雙肩擔當起國土寸土不讓外敵踐踏,一草一木不容外敵蠶食的光榮責任。
雖然我們沒有親自經歷過血與火的戰場洗禮,卻讓雪域高原的雪蓮花盛開綻放,格桑花紅艷如火。讓矯健的雄鷹在藍天白云自由飛翔,讓奔跑的精靈黃羊歡天喜地嬉鬧玩耍,讓父老雙親和兄弟姐妹安睡在炕頭做著美夢,讓北京天安門城樓永遠紅旗飄飄。
然而,由于生態環境異常惡劣,有的守邊戰友把年輕的生命留在了雪域邊防,長眠在康西瓦烈士陵園。他們的英名永遠留存在戰友心中,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喀喇昆侖精神永放光芒,激勵著戰友們賡續著扎根邊防立功建業的雄心壯志,繼續完成著烈士的心愿和期盼。
數年后,我們光榮退役,回到闊別的家鄉蘭州。愛崗敬業,不管是坐在機關大樓籌劃謀事,在工廠車床旁削鐵如泥,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奉獻著青春和熱血。在不同行業和不同崗位,兢兢業業成為骨干和標兵。保持和發揚退役軍人的高尚風格和光榮稱號,直至兩鬢斑白退休。因為我們在喀喇昆侖雪域邊防錘煉過筋骨,熔煉過紅心,是經歷過艱苦環境考驗過的退役喀喇昆侖老兵!
二
從今年初開始,蘭州的喀喇昆侖退役老兵們思謀著一件心頭大事——我們1962年參軍入伍,到2022年整整60個春秋歲月。希望在7月5日這個難忘的好日子再次相會,說說在喀喇昆侖戍邊守土的故事,嘮嘮過去歲月的大事小情。這個心愿是那么強烈又是那么激情。在原甘肅飛天電視臺臺長、退役老兵孫琳和在新疆邊防退役大校雒勝的倡議與策劃下,一個由各部隊退役老兵代表組成的紀念參軍六十周年籌委會應運而生,開始征求各方意見,征集活動方案緊鑼密鼓行動起來。
在第一次正式籌委會會議上,確定了幾項活動內容和辦會原則并及時發出了一號《通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聲號召通過現代通訊手段傳向四面八方。僅僅兩三天時間就有數十人報名參加。在以后的日子里,遠在新彊烏魯木齊等地的戰友不斷發來賀信賀電表示祝賀,熱鬧得很哪。
是啊,是啊。籌委會一連發出的幾個《通知》。在時間節點上,總有一種期待在退役老兵的腦海里左繞右旋,日思夜想,就連睡覺做夢也會夢到笑醒幾回回。這笑聲就像大熱天送到嘴邊上的翡翠瓤子的白蘭瓜甜破口。一直甜到心窩窩,一直爽到心尖尖。這是喀喇昆侖戰友情懷的必然和回味。像明媚的陽光一樣透明亮麗、像清清亮亮的潭水一樣幽深無聲勝有聲、像秋收的田野果實一樣豐盛而樸實。又有一個《通知》讓戰友們驚喜不已。原來有兩位戰友慷慨解囊提出自愿為報名參會的150位戰友各捐出印有參軍六十周年字樣的短袖草綠色T衫一件和制作精美的紀念章一枚。啊呀呀,戰友情,真的重如山、清如水,難得可貴的是兩位各自捐助一萬元的條件是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和姓。但是,能保守住這個密秘嗎,能不透露嗎?在7月5日戰友聚會時,主持人還是忍不住當著150位參會戰友的面,說出捐款者一位叫騰道發,是企業成功人士。另一個叫石水成,是資深攝影家。老戰友,民間工藝美術師,蘭州非遺剪紙傳承人,八十歲的葉長友為每位老戰友精心創作了各自生肖屬相剪紙作品分送,得到交口稱贊。我們敞開心扉為兩位無私捐助者和辛勞操作的籌委會成員鼓個掌點個贊吧。
三
7月5日,在七里河金百合賓館宴會大廳,150多位步入耄耋之年的喀喇昆侖戰友從市內趕來。其中有幾位是從靖遠、白銀遠道趕來。他們又唱起熟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聲情并茂十分壯觀。據組織者說,當年甘肅有2000名好青年報名參軍,其中就有蘭州好青年900余名,大多數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學歷。
本次活動得到七里河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關注和支持,領導親自赴會并宣讀賀信。省老齡委也發來了賀信,蘭大附中、蘭州五中、蘭州八中等也發來視頻賀信。因為當年這幾所學校都有數十名青年學子應征參軍。遠在新彊烏魯木齊、河北保定、湖北武漢等地的老首長和老戰友通過發來的視頻祝賀并祝園滿成功。其中蘭州籍烈士賁金錄80多歲的親姐姐一段視頻最為動情,感人至深。她動情地說:“賁金錄弟弟17歲參軍,不久在上山執行任務中光榮犧牲。我們家人得到噩耗十分悲傷,但也感到很光榮,賁金錄為國盡忠應當是應盡本分。多少年過去了,我們不知道他埋葬在哪里,更不知道他墓碑上的名字錯了兩個字,賁金錄錯成黃金泉。這個問題在今年他的戰友們知道后立刻行動起來,在裴正明、孫琳、石水成、雒勝、艾乃提(時任新疆軍區副政委,維族)等關照下才弄清楚是在將木碑換成石碑時由于高原風吹日曬字跡不清弄錯的。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當地部隊舉行了一個為賁金錄烈士糾錯正名儀式。從發來的照片看,在康西瓦烈士陵園現場拉了一條紅色橫幅,上書‘賁金錄烈士換碑正名儀式’幾個大字,兩旁武裝整齊的禮兵持槍肅立,還有兩排軍人默哀,帶隊首長敬獻花圈。我們看到這些照片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后來,孫琳,石水成等又經過不斷努力奔波為我們送來賁金錄烈士證明書。今天,我要對賁金錄的戰友們說聲謝謝再謝謝。”參會的戰友全體肅立為犧牲的喀喇昆侖戰友賁金錄和故去的戰友在哀樂聲中默哀三分鐘以示追憶和悼念。
7月5日的紀念參軍60周年戰友聚會在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這真是:遠方的雪域高原有一座山,它叫喀喇昆侖山;黃河岸邊有一座城,它叫黃河明珠蘭州城。喀喇昆侖有雪蓮花、格桑花;蘭州城北有白塔、南有三臺閣,還有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面。山再高,高不過戰友情。景再美,牛肉面再香,美不過香不過當年報名參軍的熱情和志愿。戰友們走出宴會廳時,不忘互相招呼一聲;當過兵永遠不后悔,當過兵永遠是年輕!
□甘繼祖
- 2022-07-12腹有詩書氣若虹——讀冉富強文集《寸心集》有感
- 2022-07-12槐花韻
- 2022-07-13如果一個女人獨自去旅行
- 2022-07-13《紅樓夢》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