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由山西中醫藥大學劉洋教授等人重新整理編輯的《審查征集驗方》6冊正式再版,共收錄了民國時期在全國范圍內征集的秘驗良方6000余首。山西籍國醫大師王世民、首屆全國名中醫王晞星欣然為該書作序,稱其“寄托了吾輩對傳承中醫藥的懇切初衷,承載了濟世救民的殷殷期望”。
初版《審查征集驗方》歷經波折
2017年,在深入研究了近代中醫改進研究會的歷史后,劉洋等人整理撰寫了相關的學術論文《近代首部官版驗方匯編——〈審查征集驗方〉》。事實上,劉洋從2015年開始,便一直為這套書的再版面世而奔波。
劉洋說,自己與《審查征集驗方》的緣分始于偶然在山西醫科大學醫史資料室發現的一本相關資料。正是這偶然翻開的一頁,使得劉洋一步步關注并走進那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也萌生了將這本書再現于世的想法。
20世紀20年代,在整個中國還處于“西學東漸”“廢止中醫”的風潮之中時,山西成立了中醫改進研究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民間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驗方、秘方收集工作,并出版了以“賤、便、驗”為特色的近代首部官版驗方匯編《審查征集驗方》。劉洋說:“《審查征集驗方》6冊收錄驗方近1萬首,其中不乏祖傳秘方,以及名家效驗良方,內容豐富,價值巨大,開近代官方征集和整理驗方之先河。”
然而在完整出版之際,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醫改進研究會被迫解散,其推廣刊行工作也就此擱置,所存書稿也因此遺落各處。
“傳統中醫有禁方之傳授,重其道不輕以示人。后世沿其義而失其真,乃有秘方之名目。秘之又秘,遂終失傳。”說起編撰《審查征集驗方》時的民間獻方,劉洋感嘆,當時也沒有使用行政強制手段,而是采取教育和獎勵相結合的辦法。對于“歷代秘傳、聞名一方”的驗方,獎勵從優考慮。對不愿接受現金報酬的獻方者,待書籍出版時,“將該稿人姓名特別標于該方之下以示優異”。同時,還要求征集人員必須事先“告以獎格、名譽、現金由投稿者自擇。”
正是這樣的征集方法,使得前來獻方的人絡繹不絕,近代中醫名家張錫純、周小農、沈仲圭、陳蓮峰、傅仙坊等都曾為此獻方。
藥方收錄以“賤、便、驗”為標準
“民國時出版的《審查征集驗方》頗受歡迎。”劉洋告訴記者。原因之一,是當時審查委員會將“賤、便、驗”這個既簡單、又苛刻的條件視為準則,在驗方的收錄過程中一以貫之。中醫改進研究會認為,《驗方》的使用范圍:一是供家庭自療之用;二是為倉促無醫、亦無力延醫者,檢方自療之備。“賤”則價值甚廉,一般人易于購買;“便”則普通應用之物,俯拾即得;“驗”則為實用、實際之效。
比如其中收錄的“八一一戒煙方”。自鴉片傳入中國以來,毒品問題就一直是困擾近代社會的毒瘤。浙江吳興中醫凌永言,由于曾參與山東河防委員會委托的為河工戒煙工作,頗有臨癥經驗,1923年,凌永言將祖傳的“赤霆子定天罡戒煙膏”秘方獻出,其中包含“吉林人參、云茯苓、真川貝、潞安黨參”等36味名貴中藥,“河南省政界服此戒除者約有千余人”。對于經濟困難、承受不起“天罡戒煙膏”高昂藥費的普通患者,凌永言又給出一個簡單的“八一一戒煙方”,僅用“白米、食鹽、煙灰”三樣炮制,有替代治療的作用,聲明“此方戒絕者月萬人以上”。對于十分貧困、連“八一一戒煙方”也無力承擔者,他還列出了“簡易戒煙方”,只使用“老生姜、赤砂糖”兩味中藥,但效果差強人意。“在《審查征集驗方》編撰時,只收錄了‘八一一戒煙方’,其余二者因為不符合‘賤、便、驗’的標準而沒被收錄。”劉洋說。
再有就是“衷中參西”的審查態度,在闡述疾病機理時直接借鑒了西醫的表述。例如對“破傷風”的解釋為:本病系一種桿狀菌,由傷處侵入人體,漸次發育,產生毒素。入血液、經循環、侵神經,以致興奮增高、痙攣抽搐,相繼而起。治宜愈早愈好。“參證西醫的方法,一方面體現了審查者對西醫兼容并蓄的開放心態,另一方面也利于審查者站在更廣闊的視角,剖析驗方的科學性。”劉洋評價。
由于《驗方》的使用對象主要是無醫學常識者,安全可靠是審查階段把握的重要原則。研究會特別注重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與副作用的考量和注釋。要求書中所列方藥“雖不中病,絕不致延誤”,并注明“副作用”和“禁忌”。
合理的征集辦法、“賤、便、驗”的收錄標準、“衷中參西”的審查態度和客觀嚴謹的檢閱方法確保了征集審定的《審查征集驗方》6集順利出版。當時出版的《驗方》為豎排32開石印本,每集500~600頁。《驗方》出版后,一時間“購閱之人,極形踴躍”,很快就銷售一空。《驗方》的出版,引領了近代整理民間驗方的風潮。
塵封83年的秘驗良方再現于世
正是由于藥方數量龐雜,種類繁多,也為書的再版造成了許多困難。出書的過程極為艱辛曲折,當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不到原書,特別是《審查征集驗方》的第6集,好不容易在山西省內找到了一本,但書的前14頁卻丟了,四處打問也弄不清前14頁的內容。最后還是在日本發現并找回來的。
“當時印刷質量不好,用的都是石印紙,特別易碎,而且好多字跡脫落。為此,我們一群人便建立了一個微信群,與出版社的編輯一起,按照上下文的意思一個字一個字去猜。”劉洋說,這是當時遇到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該書中涉及的方言詞匯。“多數驗方來自民間,其中有不少是口語表述,而中醫改進研究會不少專家都是南方人,他們當時也沒明白部分專業詞語的意思。”劉洋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他說,在整理出版過程中,這也成了自己的一大優勢——更了解那些民間驗方中一些方言的說法和意思。
面對繁體、豎排、無句讀、龐雜的中醫藥方,劉洋等人經過了艱辛漫長的翻譯、斷句、整理、校對工作,幾易其稿,反復推敲,最終讓塵封83年的秘驗良方再現于世。這不得不說是中醫藥發展的一件幸事。
2020年11月,167萬字的《審查征集驗方》正式再版。“在整理過程中,為方便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將全部驗方的分科、格式進行統一,對不合語義的字句進行了增刪。原書第一、二冊中,在每種疾病分科前面,按照病機、病理進行了相關論述,與后面四冊體例有別,且部分表述限于時代,不免偏頗,故將這些論述摘出,作為附錄出版。”劉洋在再版時寫下如此自序。
“我現在正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民間驗方進行挖掘,目前已經發現了部分有價值的醫理,而且遴選了其中藥食同源的組方,初步完成了兩個‘藥茶’配方研究,希望能為‘山西藥茶’助力。”劉洋表示,他們已于2019年開發成功“近代山西民間驗方數據庫軟件”,目前他正在把整理再版的民間驗方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希望利用現代化技術為其賦能,讓這些驗方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惠及更多民眾、造福民生。
(本報記者 李建斌 本報通訊員 伏沼竹)
相關新聞
- 2021-01-28內心充實才是生命真正的富有
- 2021-01-28《北京文化史》:透過史料和分析為讀者講述北京的獨特
- 2021-01-28《目光》:見自我見眾生見天地的生命書寫
- 2021-01-25《易俗大先生》:秦腔人物的詩意描述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