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格局新趨勢
□張勇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主編的《國內大循環》(湖南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全書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全面集中地回應了中國在當下的戰略抉擇,以及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的實踐應對之策和理論探索過程,最終在時代環境的催生下,構建新發展格局理論呼之欲出,值得關注,更值得各讀者群從各自視角出發學習研究,甚至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這部書區別于個人學術理論專著,它是一部由眾多頂級大咖、學者、智庫從各自的理論視角出發,從自身研究方向或者從事工作的需要出發,針對性地對國內大循環進行論述、闡發,以期求得一個全新的再認識、再出發。并不斷根據變化的時代環境、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不斷推進理論和實踐的創新。
從供需、產業、科技、民生、市場和體制方面等緯度,這些專家學者給予我們更高的視角、更寬廣的視野去消化、去理解國內大循環……近年來,經過經濟結構調整,逐步轉向內需驅動的發展模式。為了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勢必要大力拉動內需。國內大循環就是進一步激發內需之舉。
國內大循環需要從政治、經濟、教育、民生等多方面考慮,既需要產業保護政策來培育我國落后產業,補齊短板,又需要發展教育來培養高端人才,此外,民生問題需要合理解決,這既能減少居民預防性儲蓄,刺激消費,又能為高校畢業生減輕生存壓力,吸引人才落戶。這本著作匯編共分為三篇,第一篇構建新發展格局,第二篇發展環境新變化,第三篇新形勢下內需戰略。內容具有典型意義和理論導向,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本書的一些話題可能持續影響中國社會今后幾十年的走向。譬如“構建新發展格局”,其內涵就十分豐富,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搞計劃經濟,而是以國際大循環為依托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撐,這才是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落腳點、支撐點和政策核心點。再譬如,“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也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就為我們廓清了中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目標任務以及實施步驟。還有“雙循環是深層次的改革開放”,也為廣大干部群眾應對當下國內外環境提供了理論武器。
本書按照新發展格局、發展環境新變化、新形勢下內需戰略這3個主題展開論述,高屋建瓴、脈絡清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使本書具備了全新的理論闡釋價值,其涉及的重大社會經濟話題乃至重大戰略將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未來的大勢,所以備受關注。
相關新聞
- 2020-10-19《DK人類登山史》:因為山在那里
- 2020-10-13《我的二本學生》:聆聽青春的心跳
- 2020-10-09重申文學的“森林立場”
- 2020-09-23《人文的互聯網》:數碼時代,如何思考和學習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