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齊桓公受鮑叔牙的舉薦,曾拜管仲為國相。有一次,齊桓公問管仲,怎樣劃定百姓的住處,安排百姓的職業?管仲說,士、農、工、商這四種人,是國家之本,不能讓他們雜居一處。雜居就會混亂,無法各司其職。所以圣明的君主都會讓士人住在清凈之處,讓農民住在鄉間田野,讓工匠住在城市里面,讓商人住在市場附近。管仲解釋說,不同職業的人分別聚居在一起,他們之間就會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話題,長者言傳身教,幼者耳濡目染,時間長了,人心就會穩定下來。
下面這段話,管仲言士時說,言農時說,言工時說,言商時說,先后說了四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管子·小匡》)意思是,聚居時,士、農、工、商的子弟們,從小就習慣了父輩的職業,他的心思也就安定下來了,不會見異思遷了。因此,父兄所教,不嚴格也能教好;子弟所學,不費力也能學好。管仲得出結論:這樣以來,則士之子常為士,農之子常為農,工之子常為工,商之子常為商。
管仲所謂“不見異物而遷”,原來指的就是年輕一代繼承父業。現在看來,這當然是把問題簡單化了,但在亂亂悠悠的春秋時期,讓人心穩定下來,讓社會穩定下來,這也是一項重要而務實的措施。“見異物而遷”,就是看見別的事物或事情,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或職業。后人則以“見異思遷”為典,以喻意志不堅定,精力不集中,喜愛不專一。《曾國藩家書·致九弟》:“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才能專一行,此即“業有千種,術有專攻”。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忙忙碌碌,慌慌張張,最終可能一事無成,此即“這山望見那山高,到了那山沒柴燒”。想當官就不要想著發財,想發財就不要想著當官,也是一樣的道理。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亞麻
分布: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簡介:亞麻,一年生草本。花期6-8月,果期7-10月。莖皮纖維長而韌,為很好的紡織原料。種子榨油,為高級食用油,亦可作油漆、油墨、涂料、潤滑劑。籽餅含蛋白質23%-33%,為良好的家畜飼料。根、葉藥用,具有平肝、活血之功效。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4-27諱疾忌醫 | 過而能改,善莫大矣
- 2025-04-25老馬識途 |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 2025-04-25《河山正氣:中國治水代表人物廉潔故事》
- 2025-04-24旁若無人 | 把別人不放在眼里,不是自信,而是心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