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歷史上,周恩來總理“三付飯費”的故事,傳為美談。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為感謝工作人員,周總理在離開前請他們吃了頓便飯。飯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錢報銷,周總理堅決不同意,要求秘書去結賬。結好賬后,周總理看到拿回的是“十元一角”發票,便說道:“那么便宜,那不行。”交代秘書要按市價付足,飯店只好再收了10元。到機場后,周總理還擔心付的錢不夠,又留下10元錢,托省里的同志轉交飯店。“三付飯費”的故事,映照著革命先輩公私分明、廉潔自守的公仆本色,也體現著共產黨人慎于小事、重視小節的品格修養。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黨員干部來說,小事小節也是一面鏡子,以小事小節為鏡,可以正心明道、防微杜漸,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筑牢拒腐防變防線。
“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貪念毀名節。”小事小節守不住,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必然也站不穩。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城管局原副局長胡耀文小貪不斷,“10萬20萬的”不敢拿,幾千塊就心安理得地收下,因為他覺得“幾千塊是小問題”。然而,無視“小問題”,終要失大節,胡耀文漸漸由“小拿”變為“巨貪”,深陷腐敗的泥淖。此類墮落軌跡并不鮮見,也絕非偶然,許多干部犯錯誤,往往都是從思想上的小毛病、經濟上的小貪占開始,在推杯換盞中放松警惕,在小恩小惠前丟掉原則,在輕歌曼舞里喪失人格。“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小事不容小視,小節不可脫節,否則往往“針眼大的窟窿透過斗大的風”,釀成無可挽回的大禍。
慎獨慎微,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方能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何為“慎獨”?“獨”就是一人獨處,所謂“慎獨”就是要做到公開場合和一人獨處時一個樣,八小時之內和八小時之外一個樣,也即“人前人后一個樣、臺上臺下一個樣”。而“慎微”則強調以“堤潰蟻孔”的警醒對待細微之處,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也需在細微末節之處保持清醒。要將慎獨與慎微相結合,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以“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精神,自重自省自警,及時發現糾治自己的小毛病、小問題,才能在糖衣炮彈面前永葆本色,在紛繁誘惑中堅守初心。
守住小事小節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拒絕一次違規宴請、退回一份名貴禮品、糾正一次超標接待……每一次在小事小節上的抉擇都映照著黨性、原則與人格。新時代共產黨人要有久久為功的定力,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在“小事”中錘煉黨性,在“小節”處筑牢防線,嚴以修身、廉潔自律,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當無數個慎獨慎微的瞬間匯聚起來,清風正氣就會在持之以恒中蔚然成風。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廣大黨員干部當時時攬鏡自照,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以“尺寸之功”補住“小窟窿”,讓“小節”不失范、“小事”不逾矩,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以釘釘子精神書寫作風建設新答卷。(屈媛媛)
- 2025-04-09學紀知紀明紀守紀 | 嚴肅糾治不擔當不作為
- 2025-04-09為他人謀利后接受宴請和旅游活動安排如何定性
- 2025-04-09紀檢監察機關圍繞“國之大者”強化政治監督 護航重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 2025-04-09李希在全國巡視工作會議暨二十屆中央巡視省(區、市)動員部署會上強調 持續推動巡視工作高質量發展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