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箴言】
農之勤惰,一歲之苦樂系焉,其所當為,有不待勸焉者。時因行治,視其輟工廢業者切責之,遠近聞之,必知自勵也。常見世之勸農者,先期以告,鳩酒食,候郊原,將迎奔走,絡繹無寧,蓋數日騷然也。至則胥吏、童卒雜然而生威,賂遺征取,下及雞豚。名為勸之,其實擾之;名為優之,其實勞之。嗟夫!勸農之道無他也,勿奪其時而已矣。繁文末節,當為略之。
——元•張養浩撰 《三事忠告》四卷
【深意淺說】
我們從古代的歷史記載、文學作品中,知道地方官員往往要在農忙時節去農村勸農。無論歷史還是文學,一般總是把勸農說得高尚動人,充滿鄉村生活的浪漫想象和父母官的愛民情懷。但是,上面這則《官箴》卻讓我們看到勸農的另一面,揭示了古代勸農的形式主義底色和父愛主義幌子下擾農害農的本質。
古代官員為什么要勸農?大概是出于父愛主義的想象。他們認為農民永遠是長不大、不懂事的孩子,或者天性懶惰散漫,如果沒有父母官反復監督催促,他們就不知道按照時令季節努力耕耘,就要耽誤農時。所以,為民父母的地方官員就要對他們進行保育、撫養、教誨、栽培,時刻跟在后面提醒督促才行。
這種假設當然是不符合實際的。正如張養浩所說,不誤農時,搶耕搶種,關系一年的苦樂,老百姓比官員更加操心這些事情。除了極個別的懶漢,大多數農民是不待官員催促過問,不待官員來勸,在農時需要的時候,會非常自覺地該播種播種,該鋤禾鋤禾,該插秧插秧。
聲勢壯大風風火火的勸農行為,不但對于農民是不必要的,而且勸農行動最終被利益扭曲,變形走樣,成為官員胥吏謀取名利的遮羞布,徒然增加農民負擔。甚至有些不良官吏借著勸農的由頭,做些吃拿卡要的勾當。最終勸農成為擾農、誤農、坑農、害農,走上勸農初衷的反面。你看看他們如何勸農,在勸農中發生些什么故事:
“常見世之勸農者,先期以告,鳩酒食,候郊原,將迎奔走,絡繹無寧,蓋數日騷然也。至則胥吏、童卒雜然而生威,賂遺征取,下及雞豚。”就是說,首先,勸農會提前通知鄉里。官員來時,隊伍浩浩蕩蕩,農民們大老遠趕來迎接,就要放下手中的農活,耽誤幾天的活計。其次,農民還要備上酒肉,熱情款待這些前來勸農的官員吏卒。再次,那些跟著官老爺下鄉的胥吏、童卒,狐假虎威,作威作福,乘機吃拿卡要,敲詐勒索,農民的雞鴨豬羊免不了被他們擄掠勒索而去。第四,張養浩沒有指出,但我們完全能夠想象,有些五谷不分的官員很可能還要對農業生產作出許多“指示”和“指導”,干涉干擾農民生產的自主選擇和安排。
如果真正是為農民好,那么,就應該尊重農民,承認農民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農業是一種季節性極強的工作,耽誤一時就會影響一年。因此,最好的勸農就是不耽誤農時,不干擾農活。
(梁發芾)
【人間草木】

名稱:尖葉櫟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
分布:隴南
簡介:尖葉櫟,常綠喬木,我國特有的用材樹種和觀賞植物。花期5-6月,果期9-10月。四季常青,樹種高大,樹干通直,被廣泛栽培。木質緊實、堅硬,是著名的用材樹種。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2-18為官造福百姓,方免離任尷尬
- 2024-02-04官員要有聞過則喜的雅量
- 2023-12-18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 2023-12-18被定西人民譽為“許青天” 的許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