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和輕癥感染者被允許居家康復,不再要求跨地區流動的人員提供核酸檢測證明,也不再實施落地檢測核酸。12月13日零時,疫情下追蹤人員流動軌跡的“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正式下線。隨著二十條優化措施以及“新十條”的陸續出臺,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如何看待當前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減弱,對人們的影響究竟怎樣?如何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記者采訪了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民。
當前,北京市新增感染者處于快速增長期,但絕大多數為輕型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問: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出臺以來,發生了哪些新情況新變化?如何看待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
劉民:當前,北京市新增感染者處于快速增長期。這些天來,社交媒體上不斷有人稱自己“陽了”,每個人周圍都有不少朋友“中招”。一些藥店退燒藥、消炎藥、止咳藥熱銷,抗原試劑盒、體溫計十分緊俏。據北京市12月12日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的消息,12月11日,北京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是一周前的16倍。120急救電話呼入量急劇增加,12月9日達到高峰,24小時呼入量達到常態時的6倍。顯然,北京正遭遇一場疫情沖擊波,但絕大多數為輕型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不少人很清楚,出現發熱、流鼻涕、嗓子疼等癥狀后該怎么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醫療機構的沖擊。
近三年來,在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疫情在我國并沒有真正的“大流行”,武漢保衛戰勝利后,我們處置的100多起疫情都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突然到來的疫情沖擊波,是我們眼下需要去應對的。經過近三年的抗疫,我們擁有了有效的診療技術和藥物,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群眾的健康意識和素養得到提升,加上奧密克戎病毒致病力明顯減弱,這些都為我們應對疫情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新冠病毒已非三年前武漢暴發疫情時的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已明顯減弱
問:從最早的原始株,到如今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不斷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是否越來越“溫和”?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減弱,對人們的影響究竟怎樣?
劉民:新冠病毒一直在不斷變異。近期國際上一項研究納入了5.6萬名新冠患者,其中包括新冠病毒原始株、德爾塔和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者。結果顯示,與德爾塔變異株流行時期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間,感染者出現常見癥狀包括味覺或嗅覺喪失、咳嗽、發燒、呼吸急促、肌痛、疲勞虛弱和頭痛等概率均有減少,由10.8%減少到4.5%,但喉嚨痛比例有所增加。近三年來,舉國上下同心抗疫,保護了我們遠離新冠病毒原始株、阿爾法株、德爾塔株等致死率較高的毒株大流行,現在的奧密克戎株是一個相對“溫和”的毒株。
從常態化防控到調整優化,能否克服恐慌心理、科學認識新冠病毒已非三年前武漢暴發疫情時的病毒很關鍵。從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的特點是,傳播性比原始株要強,但致病力已明顯減弱。其實奧密克戎已經變了好幾個分支,從臨床觀察來看,它主要還是以上呼吸道癥狀為主。很多人甚至都沒有出現高熱癥狀,僅是中低熱、嗓子不舒服、咳嗽等。從國內情況看,無癥狀加輕型在90%以上,普通型的都不多,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更少。這既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點,也與人群接種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和國家采取的積極預防策略有關。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當然,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力也沒有弱到可以完全忽略的地步。對此既不必焦慮恐慌,也不能馬虎大意。必須看到,不斷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讓防控變得困難,同時也促進了科學精準防控本領不斷提高。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國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
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了近三年,幾乎每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可否結合國內外有關情況詳細談一談?
劉民: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6.46億例,死亡病例超過663萬例。其中,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接近1億例,累計死亡病例108萬例。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國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標準。據專家今年10月分析,中國人口占全球的比例是18.32%,新冠發病數占全球的比例是0.16%,按百萬人口計算發病率是全球的1/112;死亡人數占全球的0.08%,按百萬人口計算死亡率是全球的1/229。疫情面前,我們堅持“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是要保護好老人、孩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醫療資源數量、醫學技術水平雖然都有一定差距,但這兩年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93歲,較2019年上升0.63歲,2021年則提高到78.2歲。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總量比重超過18%;今年國民經濟總體延續恢復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
面對新冠病毒這種未知、新發的傳染病,我們邊防控邊研究,不斷地積累經驗。近三年來,我們擁有了有效的疫苗,病原檢測技術和藥物,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等能力在持續提升,疫苗接種取得了積極進展,群眾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明顯提升。
實施好“二十條”和“新十條”,推動疫情防控措施朝著更加精準科學的方向提升
問: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動優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如何理解“走小步、不停步”?
劉民:防控措施和策略的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如病毒的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和疾病譜的狀況、疫情的態勢和走向、人群的抵抗力、衛生系統的防控救治能力以及國內外的疫情情況等。
比如核酸檢測和隔離措施。從傳染病發展規律看,傳染病流行起始階段病原體致病力往往不清楚,人們對病原體是普遍易感的,也容易導致重癥發生。疫情初期和常態化防控階段,我們通過嚴格篩查感染者、實施有效隔離,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近期,我們調整優化防控策略,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優化調整隔離及核酸檢測方式,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措施朝著更精準、更科學的方向逐漸提升。現在奧密克戎病毒株所致的感染絕大多數都是輕癥患者或無癥狀感染者,居家隔離既可以滿足感染者康復需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又如接種疫苗。我國疫苗接種策略是分“兩步走”,最初的第一步主要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這些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等高暴露風險人群,以及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工作學習的人員。當時國外處于放開的狀態,這些群體感染風險比較高,需要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此后,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疫苗產量逐步提高,我們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應接盡接”,逐步構筑免疫屏障。
近三年來,我們每一次調整優化防控措施都是十分審慎的,建立在此前防控實踐基礎上,根據實踐發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論證;每一次調整優化都是因時因勢,綜合考慮病毒特性、國際國內疫情形勢和國內外防控策略變化;每一次調整優化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更好地保障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更好地統籌經濟發展。我們以戰略的穩定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
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
問:當前,必須加強統籌、轉變觀念,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對此怎么理解?
劉民:通過前期努力,我們現在面對的是致病性相對“溫和”的奧密克戎病毒株,加上有著有效的疫苗和較高的人群接種率,也是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時機。眼下,我們必須加強統籌、轉變觀念,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醫院的發熱門診要優化流程,同時擴容醫療資源,加快發熱門診建設,分流大醫院患者就診壓力,減少患者等候時間。要強化分級診療,發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互聯網醫院作用。社區要從風險人員管控轉到醫療救治服務,做好健康管理、送藥上門、心理疏導等工作。
當前,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是醫療服務的重點人群,他們的健康牽動著每個家庭。老年人群體要通過接種疫苗降低重癥的發生率,同時控制好基礎疾病,不能因為害怕去醫院取藥而停藥,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購藥。孕產婦的常規產檢應當提前預約,到醫院時注意規范佩戴N95口罩,盡可能減少候診時間,一些非必要線下進行的產檢和孕期的相關問題,可以通過線上醫療的形式進行咨詢。
問:中國一直是保持重癥和死亡人數最低的國家。但是現今,我們仍然要面對一波大面積感染的挑戰。作為公共衛生專家,對此你有何建議?
劉民:疫情防控走到今天,我們已經邁出了一大步。我們很多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沒有感受到疾病本身的危害,感受到的壓力更多是疫情防控的壓力,比如出門不方便了、定期核酸檢測等等。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無數人在艱苦奮戰。隨著社會面管控措施的調整,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面積的人群感染,而且這種感染會伴隨著人群流動,從城市到鄉村到邊遠地區。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要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目前藥品和檢測試劑正在加緊生產、供應,有關部門也已成立專班每日調度,各級政府也在下大力氣加快解決群眾就醫用藥問題。
保供方面,除了老年人、孕產婦、兒童等群體,還要格外重視為社會提供基本服務的人群,比如快遞小哥、公交司機等,要給他們配齊藥。現在保健康、防重癥,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壓力更大了,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
宣傳教育方面,要通過不同途徑宣傳新冠疫情的相關知識,引導群眾客觀理性認識疾病,避免過度焦慮和麻痹大意,輕型和無癥狀感染者可以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近期印發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居家治療與康復,將醫療資源讓給孕婦、兒童和老年患者,減輕疫情對醫療機構的沖擊。(本報記者 韓亞棟 吳晶)
- 2022-12-16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優化措施落實情況精準監督 確保疫情防控轉段平穩有序
- 2022-12-16《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弘揚延安精神》
- 2022-12-16《新時代巡視巡察干部培訓系列教材》
- 2022-12-14針對疫情防控新形勢 多項醫療服務措施聚焦老幼孕等重點人群 最大限度守護人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