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街道有常住人口約4.6萬人,其中60歲以上居民約占38%。近期,隨著新冠疫苗宣傳科普的深入和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的需求有所增加。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步開展固定點位與機動小隊進小區兩種接種模式,擴大接種覆蓋面。對出行不便的老年人,由入戶接種小分隊打通接種“最后一公里”。圖為12月9日,接種小分隊的護士在大同居委會為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老年人接種疫苗的安全性如何?孕產婦如何做好防護避免感染?兒童發熱后什么情況下需要就醫?12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有關情況。
當前,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疫情風險仍然存在。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新任務,必須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資源,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把預防放在首位,進一步強化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
作為醫療服務的重點人群,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及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牽動著每個家庭的心。
“預防是第一位的。”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燕明說。記者注意到,在加強重點人群防護方面,幾位專家在發布會上給出了相似的建議:減少外出,特別是避免去人群比較聚集的密閉場所,外出時戴好口罩并注意手部衛生;在做好保暖的同時加強通風;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減少接觸煙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如果共同居住人感染新冠病毒,條件允許時可以入住另一個居所,若條件不允許,需要有獨立的房間或盡可能在空間上進行相對的隔離,不與家人同餐,生活物品分開,加強衛生間等場所的環境消毒。
此外,針對老年人群體的防護,專家強調,要接種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強疫苗,以降低重癥的發生率,同時控制好基礎疾病,不能因為害怕去醫院取藥而停藥,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購藥。孕產婦的常規產檢應當提前預約,到醫院時注意規范佩戴N95口罩,盡可能減少候診時間,一些非必要線下進行的產檢和孕期的相關問題,可以通過線上醫療的形式進行咨詢。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加強運動,可以拉啞鈴,或者用礦泉水瓶做肢體運動。
對于重點人群感染后的居家治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杰表示,孕產婦總體發病率和癥狀、病程等情況都和普通人群比較接近,應當注意監測體溫、心率、血壓,孕晚期的孕產婦還要關注胎動,“每天可以監測一個小時,每小時有三次以上胎動。如果持續發熱3天以上,用了退燒藥沒有好轉,或者出現胎動消失、胸痛胸悶、腹痛等,要及時和助產機構聯系就診。”
“老年人可能有一些特殊問題,要加強對老年人的觀察。”李燕明表示,要關注老年人心率、血壓、每分鐘呼吸頻率、體溫、外周血氧飽和度等基礎數據的變化,以及意識狀態、精神狀態、大小便、進食等一般情況的變化,如果遇到癥狀持續或加重、出現新癥狀、基礎疾病加重等情況,需要考慮就醫。另外,要格外重視一些基礎疾病本身不太穩定的,或是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的80歲以上高齡老人。
在兒童用藥方面,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錢素云介紹,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選擇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中的一種作為退燒藥;2個月到6個月之間的孩子不適合用布洛芬,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2個月以內的孩子不推薦使用退燒藥物,可采用物理降溫等措施并及時就診。出現明顯咳嗽時可以備一些清熱祛痰的中成藥。
“另外,還有一個用藥注意事項,像退熱藥物,不推薦兩種藥物同時服用,也沒必要交替服用。按照說明書適應的年齡段、推薦的劑量或者醫囑用藥,同時要注意兩次用藥之間的間隔時間。家長最好不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推測來給孩子用藥。”錢素云說。
將社會服務和醫療資源向重點人群傾斜,既符合我國國情,也體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控理念
在“新十條”優化措施中對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提出針對性要求;相繼印發《新冠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孕產婦和兒童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專門針對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召開發布會答疑解惑……近期的一系列舉措表明,我國的社會服務和醫療資源正不斷向老年人、孕產婦和兒童等脆弱群體傾斜。
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一方面,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脆弱人群基數較大。以老年人為例,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67億,占總人口的18.9%。而相關研究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75歲以上老年人、85歲以上老年人,相較于年輕人而言,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癥風險分別是5倍、7倍、9倍,死亡風險分別是90倍、220倍和570倍。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導致重癥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各個年齡段當中最高,其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免疫力在減弱;二是老年人一般感染病毒或細菌后,自身免疫發生率增加,更易出現炎癥反應;三是老年人大多有基礎性疾病,感染病毒會導致原有疾病癥狀更嚴重或更易出現合并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表示。
另一方面,當前一些地區的疫情規模較大,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數量,比如每千人口的醫生數、床位數、ICU床位數等都不足,且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必須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重點保障重癥和高危人群的救治。
“我們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公開咨詢電話,同時對于獨居老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以及孕產婦特別是血液透析的特殊人群建立臺賬,做好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說。
回顧疫情防控的整個過程,中國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遺漏任何一個感染者,不放棄任何一名病患。隨著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不斷優化,更加突出對重點人群、脆弱人群的保護和救治,既符合我國國情,也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控理念。
“這三年實際上我們學到了很多,也做了很多。我們越來越多認識這種病,我們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我們應對它的手段也在不斷地豐富,這些準備使得我們對未來更充滿信心。”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
因時因勢調整防控措施,為重點人群筑牢防護屏障
通過梳理近期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一系列文件,記者發現,我國針對重點人群的保護思路越來越清晰、措施越來越具體。
12月7日出臺的“新十條”強調,要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兩天后,《新冠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對老年人(65歲及以上)合并基礎性疾病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進行調查并分類登記,堅持分類分級、突出重點的原則,根據患基礎疾病情況、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感染后風險程度等分為三個類別。同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孕產婦和兒童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結合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指導社區進一步摸清轄區內常住孕產婦和0-6歲兒童情況,建立人員清單和重點人群臺賬,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
此后,針對農村地區新冠肺炎醫療服務工作,《依托縣域醫共體提升農村地區新冠肺炎醫療保障能力工作方案》指出,發揮縣域醫共體牽頭的縣級醫院(包括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在農村地區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龍頭作用,指導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做好對轄區內老年人合并基礎疾病等特殊人員實施健康監測,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醫療服務體系。
“每一次優化都是十分審慎的,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發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論證;每一次優化都是強調更加科學精準,聚焦病毒特性、國際國內疫情形勢和國內外防控策略變化,因時因勢進行調整;每一次優化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更好地為老年人、嬰幼兒等重點人群提供保障。”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說。
與此同時,各地不斷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摸清60歲以上人群底數,建立人員臺賬;做好平常健康監測,醫療機構根據病情分層分類精準救治,把重癥和有重癥風險因素等人群的救治當成重點;對高齡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有慢性肺部疾病、腫瘤、免疫抑制等人群,治療新冠癥狀要和治療其基礎疾病并重……一項項措施,不斷為重點人群筑牢防護屏障。
同時也要看到,防控措施和策略的調整涉及方方面面,不僅要考慮病毒的特性、疫情的態勢,還要綜合人群的抵抗力、衛生系統的救治能力,等等。
“各地要一攬子、一體化統籌推進實施,優化調整的措施按照新要求執行,未調整的措施按照原方案執行,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地、落到位。”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說。
持續提高疫情防控科學精準水平,最大限度減少對群眾特別是重點人群的影響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盡管全球至少有90%的人口對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宣布新冠疫情的緊急階段已結束,但是我們現在還沒走到那一步。
必須清醒看到,當前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疫情風險仍然存在。必須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群眾特別是重點人群的影響。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大量的監測和研究已經顯示,不接種疫苗,尤其是在老年人當中,以及在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當中,不管是發生重癥還是死亡的風險,和接種疫苗人群相比,還是非常高的。“我們建議還是通過疫苗接種來把這種風險降低,從而保護脆弱人群,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有基礎性疾病的人。”
“對于促進老年人接種,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表示,針對不敢打的情況,要求接種疫苗時認真評估老年人身體狀況,嚴格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進行操作,配備急救設備,加強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和處置;針對認為沒必要打的情況,要求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制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大力宣傳疫苗接種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發動全社會力量動員老年人接種;針對客觀存在的出行困難等情況,要求優化預防接種服務,細化各種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種的“最后一百米”。
關于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日常診療,郭燕紅強調,所有醫療機構要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搶救制度,不能以任何理由對患者,特別是沒有核酸結果的緊急就醫者進行拒診。急診室、手術室、血液透析區域、病房、病區都要設立緩沖區域,與其他診療區域相對隔開,對有基礎性疾病且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患者及時在緩沖區域內進行救治,確保更多人、更多患者的安全。
當前,治療方案、防控方案還在持續優化、不斷完善,但無論政策如何進行優化調整,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導向始終沒有變,堅持科學精準、務實高效的策略始終沒有變。
“這種病毒是在變的,變是它的一個常態,我們時刻關注它是怎么在變的,因時因勢地(對防控措施)進行優化完善。”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有了我們人群疫苗的接種,我們藥物的供給,我們整個的應急指揮體系,醫療衛生系統,我們的一些準備包括救治能力,特別是老百姓的一些健康素養、健康行為、健康知識的提升,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優勢,所以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戰勝這種疾病。(本報記者 陳昊 左翰嫡)
- 2022-12-14甘肅聚焦重點健全制度著力做實過渡期專項監督
- 2022-12-14學報告 悟思想 開新局 | 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
- 2022-12-14全省新冠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督查工作啟動 王賦出席動員部署會并講話
- 2022-12-12嚴查腐敗問題 治理行業亂象 凈化供熱領域政治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