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11月底,甘肅電投集團完成營業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28%;完成工業總產值101億元,同比增長29%;完成投資額50.14 億元,同比增長189%。營業收入和工業總產值創歷史新高,首次雙雙突破百億元大關,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甘肅電投力量。
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如今的高質量發展,與集團公司聚焦原任領導班子成員系列腐敗案件推進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密不可分。集團公司紀委結合案件反映出的突出問題和監管難點,協助黨委建立的“六位一體”大監督體系,已經成為干部職工工作中的高頻詞。
大監督從項目中萌芽
甘肅電投集團是省政府確定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企業,抓好項目投資,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是公司的主責主業。
“電力能源項目投資額大,一個項目少則幾個億、多則上百億的投入,如果過程管控不到位,出現監督漏洞,就有可能帶來廉潔風險,遲滯工程進度,造成損失。”集團紀委負責人說,“消除監督盲點、堵上管理漏洞,一直是我們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各職能部門工作的重點。”
項目投資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可研論證到建成運營,時間跨度長、廉潔風險點多。為防范投資經營風險,電投集團加強制度建設,紀檢監察、戰略發展、財務管理、審計風控、運營考核等多個部門結合職責及時監督、跟進監督,大力壓縮權力尋租空間,保障項目在陽光下運行。
但不同監督主體各自為戰,工作隨意性大,信息不對稱,多頭監督、重復監督的問題比較突出,監督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基層負擔。“項目建設單位本來工作量就大,這個月檢查資金使用情況,下個月檢查合同管理情況,有時甚至兩個監督部門同時進駐,使我們疲于應付。”甘肅電投集團項目管理部門一名主管說出自己的苦惱。
在公司治理中如何實現有序放權和有效監督的統一?電投集團黨委決定結合國資國企改革,從項目入手先行先試,逐步完善監督體系。經深入研究論證,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招數一,完善公司治理體系。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明確黨委前置研究的5大類48項重大事項,確保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全過程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招數二,持續推進董事會規范建設。嚴格執行集體審議、獨立表決、個人負責的決策制度,確立并實行董事會票決制和外部董事占多數決策機制,充分發揮“外腦”對重大項目投資的再審核、再把關作用,有效提升董事會決策質量。
招數三,加強重大項目研究論證。重大投資決策事項先由業務部門提出建議,經法務部門合規審查,由經理層正式立項開展前期工作。項目正式決策時,經黨委會前置研究討論、專家論證、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審核后,再提交董事會依法決策,保證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
招數四,規范項目建設全流程監督。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推行EPC總承包,有效減少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各環節相互掣肘和扯皮問題。加強招標采購監督管理,實現招標限額以上的項目“應招盡招”。聚焦項目立項審批、合同簽訂、建設施工、資金支付等關鍵環節,各職能部門加強溝通,在公司紀委的總體協調下,或組隊聯合檢查,或根據施工進度開展專項監督,進一步提高監督效率。
這樣做的成效到底如何?事實給出了答案。從電投集團年初開展的項目投資專項治理情況來看,2018年以來,集團投資的15個新建項目和39個更新改造項目,總投資達192億元,項目論證決策、審批備案、建設施工、竣工驗收等工作均規范有序,未發現違紀違法問題。
大監督在改革中成熟
針對甘肅電投集團原任領導班子成員系列腐敗案件中暴露出的在投資決策、招標采購、選人用人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集團紀委結合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協助公司黨委制定了《內部監督體系管理暫行辦法》和《六位一體大監督體系工作實施方案》,將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相結合,推動黨內監督與管理監督深度融合,構建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紀檢監察、巡察、審計、財務、法務、外部董事等監督力量組成的“六位一體”大監督體系,把監督工作融入企業經營管理、項目投資決策、深化改革發展、規范公司治理等各環節,探索出一條國有企業強化內部監督的改革創新之路。
大監督體系堅持點面結合,構筑起業務監督和職能監督的第一道防線,法務合規內控監督的第二道防線,紀檢監察監督、巡察監督和審計監督的第三道防線,形成立體式監督網,為集團規范管理和合規經營提供了監督保障。
強化第一道防線。電投集團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業務管理職能,深入一線開展業務監督,聚焦項目投資、財務管控、經濟運行、安全環保、選人用人等方面,抓早抓小,及時提醒,防止小隱患變成大問題。
扎緊第二道防線。法律合規部門加強企業合規內控體系建設,編制《甘肅電投集團合規管理手冊》,用內控合規制度約束和規范經營管理活動。協助做好重大項目談判,嚴把合同簽訂關,及時組織處置涉法事務,有效防范法律風險。
筑牢第三道防線。創新審計監督方式,探索嵌入式融合審計,切實發揮審計“經濟衛士”作用。扎實開展巡察監督,對子公司黨的建設和經營管理活動全范圍、全過程“扎針”“把脈”。集團紀委聚焦巡察、審計和各項業務監督發現的普遍問題、突出問題和頻發問題,扎實做好監督的再監督,確保大監督工作實現閉環。
“‘六位一體’大監督體系不是各監督主體工作的簡單‘加法’,而是黨委全面把控,有機整合監督資源,將各監督主體擰成一股繩。”集團紀委負責人介紹,外部董事綜合決策、法務部門專項審核、審計部門定向跟蹤、財務部門實時監控、巡察部門重點關注、紀檢機構全程監督,實現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問責的全過程監督。
電投集團同步建立統籌協調、協同聯動、動態監督、違規追責、信息共享、對外溝通等“六大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交流監督情況,協調研究監督事項,避免因政策理解、專業能力、工作認知等方面差異帶來判斷偏差,解決好監督真空和重復監督的問題,變“單打獨斗”為“聯合作戰”。
大監督在發展中發力
一個會議,濃縮了大監督帶來的高效作風。9月底,甘肅電投集團召開“六位一體”大監督體系聯席會議,通報對4家子公司的巡察情況,各監督主體研究討論發現的共性問題,同時匯報了2022年度監督計劃執行情況,協商確定下一步需要協同配合的事項。
一張清單,繪就了大監督體系保障改革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在電投集團的每個辦公室,都張貼著一張《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清單》,重點任務、完成時限、責任部門、督辦協調機制一目了然。
“每天一進門,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督促子公司要干什么,工作上不敢有絲毫松懈。”電投集團戰略發展部一名工作人員說。
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電投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績單,詮釋了大監督體系的有力有效。
具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特點的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黨的領導有效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兩級董事會建設更加規范科學,各治理主體行權履職精準到位,建立了適配投資公司功能定位的制度體系,管控模式實現“管企業”向“管資本”有效轉變,“能融善投會退”的投資公司運營模式初步形成。
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投資48億元在河西地區開工建設6個新能源項目,將新增裝機90萬千瓦;推進售電業務市場化拓展,年度代理銷售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位居全省售電公司前三甲;建成永昌熱電聯供項目熱源配套工程,全縣實現集中供熱;,具有3600萬方天然氣供應能力的蘭州LNG項目投運,為全省天然氣應急供應提供保障;引進央企華潤電力參股常樂電廠,發起設立規模20億元的我省首支混改基金,參股張掖熱電,推進國有企業混資本、轉機制。
在強力監督推動下,甘肅電投集團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92.68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86.63億元,發電量317億千瓦時,較2017年末分別增長104%、119%、110%。連續兩年被省政府國資委考核為商業二類A級企業,獲評2019年度甘肅省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獎、2021年度省長金融獎、2021年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先進企業,入選甘肅省先進企業。
“監督保障改革,改革引領發展。從目前工作來看,我們構建的大監督體系符合公司實際,實現了合理授權、適度放權、高效監督的有機統一,體現了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國有企業改革新要求。今后,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紀委監委加強監督的總體部署,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和監督體制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努力建設好高質量發展的‘新電投’。”甘肅電投集團黨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供稿 李學仁 編輯 毛玉煜)
- 2022-12-16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優化措施落實情況精準監督 確保疫情防控轉段平穩有序
- 2022-12-16《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弘揚延安精神》
- 2022-12-16《新時代巡視巡察干部培訓系列教材》
- 2022-12-14針對疫情防控新形勢 多項醫療服務措施聚焦老幼孕等重點人群 最大限度守護人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