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烏鞘嶺北麓的古浪縣,在甘肅省紀委監委等單位幫扶下脫貧摘帽后,走上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富民之路。11月2日,黨的二十大代表,甘肅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賦來到這里,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鄉村振興工作調研。
“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部署新要求,主動對標對表,深入開展過渡期專項監督,持續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保障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王賦與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分享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體會、感悟和收獲。
甘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嚴肅糾治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重點加強對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惠民政策落實中“微腐敗”等問題的治理,切實把紀檢監察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退回的錢已經收到了……”不久前,平涼市莊浪縣鄭河鄉鄭河村的群眾向前來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介紹了資金到賬情況。
此前,縣紀委監委收到該村群眾反映,在領取地膜、化肥等惠民物資時,村里向他們收取費用。經查,鄭河村黨支部書記李某將幫扶單位無償發放給群眾的59卷地膜、76袋尿素變賣給86戶脫貧戶,所得資金8100元。最終,李某受到嚴肅處理。
甘肅省紀委監委搭建鞏固銜接資金、直達資金、協作幫扶、村集體“三資”等“小專”監督為抓手的工作體系,梳理了鞏固拓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三個方面35項監督重點,研究提出“談、督、巡、問”政治監督組合拳、“一排二清三查四治”行動、抓典型抓具體等硬舉措,抓實抓細專項監督,護航鄉村振興。2021年以來,全省共查處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2023件,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3849人。
蘭州市榆中縣和平鎮黨委原書記侯俊健、和平鎮政府原鎮長金剛為黑社會性質組織坐大成勢充當“保護傘”,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武威市涼州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原科長李學義充當“保護傘”,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日前,甘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報多起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典型案例。
甘肅省紀委監委連續3年將“懲腐打傘”列為正風肅紀反腐重點,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完善與政法機關同立案、同督導、同公告等機制,健全問題線索雙向移送處置、結果反饋和簽字背書等制度,實施“一案三查”和提級管轄、交叉辦案。同時,開展問題線索“清零”行動,3年問題線索辦結率達99.8%;開展重點地區和行業亂象整治“挖傘”行動,著力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開展黑惡案件“過篩”行動,對234起涉黑涉惡案件上提一級“過篩”評查。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收費亂、管理亂等“一難兩亂”問題,甘肅省紀委監委在3市5區開展專項整治監督試點,今年4月在全省全面推開,探索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省紀委監委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鄉低保、養老保險、醫保基金、冬春救助等“四項資金”問題,開展為期6個月的專項監督,督促民政、人社、醫保、應急等行業主管部門著力整治履職盡責不到位、政策落實不到位、資金管理不規范等5個方面問題,督改問題5448個,追繳違規資金2.13億元。
開展“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整治,清退上繳資金1.1億元,處理1612人;建成鄉村振興領域監督信息平臺,公示資金4772億元,清退上繳資金9007萬元,處理1263人;出臺鄉村小微權力監督工作指導意見,推廣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嚴查“微腐敗”……甘肅省紀檢監察機關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保、住房、就業、安全生產、食藥安全、生態環保等8個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監督工作,推動相關主責部門落實監管責任。省醫保局深入打擊“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據”等詐騙醫保基金的違法行為,查處定點醫藥機構2664家,追罰2632.94萬元;省人社廳針對虛構勞動關系騙取失業保險待遇問題開展拉網式排查,累計檢查人力資源機構929家次,中小微企業1.7萬戶次。( 本報記者 王彬)
- 2022-11-07廣安觀潮|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丟不能變
- 2022-11-07正風肅紀勇擔當——記“全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秦州區紀委監委
- 2022-11-07深度關注|凝聚構建全球科學共同體之力
- 2022-11-07提級監督助力清廉村居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