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廉政頻道 >> 廉政要聞

      深度關注|凝聚構建全球科學共同體之力

      22-11-07 10:3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編輯:高正武

      1.jpg

        11月6日,主題為“科學向新 共創未來”的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頒獎典禮。圖為當日,2022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美國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家邁克爾·I·喬丹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新華社發

        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舉辦,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位頂尖科學家以線上或線下形式出席論壇,其中包括27位諾貝爾獎得主。

        行至第五年,這場科學盛會在全球科技交流合作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關注討論了哪些熱點議題?對于中國實施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有何推動作用?記者采訪了相關科學家與參會人員。

        聚焦解決人類發展共同問題,“論壇影響力進一步深入全球科學共同體”

        “多想想怎么向海洋、向風能和熱能挖掘能量……”11月3日,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邁克爾·萊維特現身本屆論壇前期預熱活動——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的首場論壇,通過各種數據揭示氣候變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現象,并建議加強經濟轉型。

        這是萊維特連續第五年來滬參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中國的一項創新之舉,目前全球還沒有其他任何一個論壇能像這樣集聚幾十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沃爾夫獎等國際科學大獎得主,在一個會場內發表演講并進行跨學科交流。”邁克爾·萊維特說。

        今年是疫情以來海外頂尖獎項得主線下參會人數最多的一屆。同時,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會員已達162人,其中諾獎得主68位,科學家會員覆蓋全球25個國家、80所頂尖實驗室和研究機構。

        秉承“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宗旨,論壇自創設之初便以鏈接世界頂尖科學,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協力解決人類發展共同問題為目標。歷經5年時間,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已發展成為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為科學界乃至整個人類社會聚焦熱點問題進行跨界研討提供了重要載體。

        本次論壇上,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在開幕式上頒發,美國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家邁克爾·I·喬丹獲得“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德國生物化學家迪爾克·格爾利希獲得“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希望頂科協獎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科學大獎,表彰那些做出了極其重要的科研成果或取得關鍵發現,目前雖未被國際科學界廣泛認可,但理應值得被認可的優秀科學家群體。”頂科協執行理事長吳向東說。

        “眼下,科學期刊正面臨創新與變革,全球科學界需要一本全新期刊來引領未來科學發展。”頂科協上海中心秘書長于利成透露,頂科協將于明年創刊首本學術期刊,聯合國內外頂尖學術機構和科學大家,使論壇影響力進一步深入全球科學共同體。

        糧食多樣化破解生存困境、碳捕捉利用“變廢為寶”……“要鼓勵全球化,找到解決方案”

        全球變暖、環境惡化、病毒肆虐、糧食危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始終是一個關鍵變量。在本屆論壇上,各國科學家不約而同聚焦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議題,并強調,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跨界、跨國、跨時空的科技合作,做好未雨綢繆。

        “糧食不安全的人口從原來的8億人上升到了11.2億人,這是新冠疫情當中全球遇到的最大挫折。”2000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古爾杰夫·庫什說,糧食的多樣化是解決人類生存的“密鑰”之一,運轉良好的糧食體系是人類健康幸福、各個經濟體發展的關鍵。“一方面,植物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正在跨界緊密合作,利用分子培育、基因工程、基因編輯技術改良物種促進多樣化。另一方面,科學家推動建設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將種子儲存在永久的凍土環境中,為全球植物種子保存‘備份’以應對天災人禍。”

        如何既要經濟發展、又要維持轉型期能源供應穩定,還要持續減少碳排放,是亟待解決的前沿問題。核聚變、海洋能源、水熱能……隨著低碳轉型推進,這些“腦洞大開”的能源形式已經離人們不遠。

        “未來能源有哪些?其中一種就是海洋能。”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說,海洋蘊含著波浪能、潮汐能等豐富而清潔的可再生“藍色能源”,規模幾乎相當于現有能源總量的3倍。“理論上,差不多山東省面積的海洋產生的電量就相當于全國的用電量。”

        而在一些科學家看來,徹底解決能源危機及全球變暖的方案還得依靠可控核聚變。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烈·蓋姆表示,未來需要新的核能來抵消當前的能源碳足跡。作為“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技術突破很可能提前出現,作為后期重要的能源形式并非“天方夜譚”。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除了從源頭上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也需要對生產環節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封存再利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冠名講席教授奧馬爾·亞基表示,碳捕捉通常在兩種濃度情景中進行,一種是在碳濃度5%到16%時,像燃燒石油、天然氣的時候;另一種則是從大氣里直接進行碳捕捉,這時的濃度只有0.04%。“現在一些高效材料已經可以實現很多周期的碳捕捉。”

        除了捕獲封存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也可以轉化為再利用的資源。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培學介紹,利用二氧化碳可以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量,并能進行發電、應用于地源熱泵等領域,相關研究已在推進,“此前中國科學家也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淀粉、葡萄糖等。”

        與會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影響前所未有,已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社會各界應該攜手共同推進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我們要鼓勵全球化,找到解決方案。”邁克爾·萊維特說。

        以“大師”孕育“未來大師”,“未來的進步必將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完成”

        青年,是本屆論壇上科學家提到的高頻詞。11月5日,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發布倡議,致力于通過“前輩科學家們”帶教傳承、合作項目、國際交流等,大力扶持青年科學家成長。作為每屆論壇的保留節目,面向青少年的標志性活動“科學T大會”吸引了眾人關注。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高一新生徐圣桀今年第一次參加“T大會”,卻已經第三次見到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董佳家。徐圣桀說,上次與董老師的交談解決了她試驗項目的一個困惑,才使試驗成功,獲得了參加此次會議的資格,這次她依然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董老師。與徐圣桀同校的褚詩語稱,她對自然生物感興趣,有個困惑想向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請教。

        “提問精神很重要。”邁克爾·萊維特在接受采訪時一再強調,“一個好的科學家一定像5歲的孩子一樣對每件事充滿好奇,不要對周遭的事物保持百分之百的肯定,那些作出偉大貢獻的人一定是樂于發問的人,所以科學的一切都源于提問,然后再探索。未來的進步必將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完成。”

        汪品先院士的觀點與邁克爾·萊維特不謀而合,“我曾長時間思考海水中碳的長周期問題,當時以為在一本書里尋找到了答案。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錯的,但它使我邁開了探索的第一步。科學就是要在否定前人的基礎上進行,開拓者都是少數,科學是多數要服從少數,所以科學創新非常難。”汪品先分享道。

        在會議現場,褚詩語終于向汪院士提出了她的問題:“海洋石油的挖掘會對海底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嗎?又有哪些措施能防止石油泄漏等事故的產生?”

        “很好的問題。世界上石油主要發展方向都在海底,而且是深海。但是深海人類知道的太少了,在挖掘過程中也有事故產生,所以吸取經驗教訓很重要,一邊學一邊走。”汪院士答道。

        會議結束后,徐圣桀激動地說:“我這次想問董佳家老師的問題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研究的‘點擊化學’能否應用于更多的合成方案,以及我們需要對此做出什么改變。聽了董老師的講解,我了解到點擊化學是模塊化的另一種體現,人們只需要通過拼接小單元就能快速高效地合成新的物質。在未來,這肯定是合成方面想要達到的目標,雖然未必所有的物質都能滿足,但我們可以繼續嘗試,不斷試錯,得到更高效的合成。”

        “我將來想做生物化學領域的科學家。我認為科研是一種態度,它是一種了解世界的方法,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即使最終沒有達到理想結果,過程已經非常有魅力了。”談及夢想,16歲的徐圣桀認真地說。

        本次“科學T大會”上還啟動了“未來科學家”培養計劃,借助世界頂尖科學家資源,推動面向未來、接軌國際的青少年科創教育社會支持體系建設,推進青少年科創教育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

        “溢出效應”成果斐然,“更廣泛地凝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科技界力量”

        在上海浦東新區的滴水湖畔,一只“白鷺”面朝湖心展開雙翼,蓄勢翩飛,這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11月4日下午,論壇永久會場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啟用,海智國際研發社區也同時揭牌。以此為標志,集聚全球頂尖科學資源的科學社區從藍圖變為現實。

        作為全國首個“科學家社區”,到2025年前,頂科社區內將有多個聯合實驗室建設和全面啟動,吸引世界頂尖科學家入駐。預計到“十四五”期末,國際創新協同區將引進建設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科學家工作站30家以上,集聚各類人才3萬到5萬人,新增企業和研發機構1000家。

        縱觀全球科技發展,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協同創新、合作創新、開放創新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大勢所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凝聚了一批具有全球視野、領風氣之先的戰略科學家,實行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溢出效應”成果斐然——

        聚焦疾病研究和預防,國際聯合實驗室論壇呼吁建設人類基因組表型平臺,通過加入更多類型人口,建立全球性的表型組銀行,用于疾病研究、轉化醫學和健康管理;

        牽手頂尖高校和知名企業,廣泛鏈接國際科研和協作鏈條,構建高層級產學研生態,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研合作、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相互支持、共謀發展;

        發出《亞太地區未來科學與技術發展2022上海倡議》,致力于通過基礎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培育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動能,促進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地區加速恢復經濟和社會發展,使亞太人民和子孫后代共享科技成果;

        ……

        “論壇的設立是一個創新之舉,體現了中國對科學的重視和對世界開放的態度。”正如邁克爾·萊維特所說,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創設和發展,正是我國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推動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參與涉及科技的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與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簽訂114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啟動53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同東盟、南亞、阿拉伯國家、中亞、中東歐共建5個國家級區域技術轉移平臺……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為在更高水平上促進國際科技合作提供支撐,與各國攜手推動全球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

        “希望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為世界各國的科技工作者搭建持續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踐行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的三大使命,面對人類前進道路上的重大挑戰發出科技界強勁有力、遠見卓識的聲音,更廣泛地凝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科技界力量。”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涓涓細流匯集成河,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框架下,國際交流與合作必將奔涌向前,奏出一曲宏大而充滿生機的科學之歌。(本報記者 楊文佳 陳昊 自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洗澡与老太风流69小说| 伊人色综合97| 免费一级e一片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亚洲福利在线看| 国产人成777在线视频直播|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 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美女被免费网站视频九色|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开始疼痛的小小花蕾3|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国产一区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黄页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玉蒲团之风雨山庄| 日韩一中文字幕| 图片区小说区校园| 国产chinese中国hdxxxx|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两性高清性色生活片性高清←片|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美女叉开腿让男人捅|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小仙女np高h|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杨幂|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91久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最近韩国免费观看hd电影国语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