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以來,重慶市紀委監委連續3年開展“雙十佳精品案件”評選活動,著力推動執紀執法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重慶市紀委監委供圖)
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破解實踐難題。這為做好案件審理工作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案件審理部門要科學把握“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關系,深刻認識守正創新根本在于“守正”,這是做好案件審理工作的“基點”,必須堅守政治立場、人民至上、法治理念、實事求是,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敢于善于斗爭,堅定穩妥開展工作,做到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深刻認識守正創新關鍵在于“創新”,這是做好案件審理工作的“支點”,必須推進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工作創新、方法創新,堅持問題導向、穩中求進,不斷總結經驗做法、凝練制度成果、形成規律認識,努力推動案件審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堅持“守正”強基,推動案件審理工作行穩致遠
站穩政治立場。旗幟鮮明講政治,是對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執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對于案件審理工作而言,“案件”是工作載體和對象,“審理”是工作內容和方法,這些都是為了最終的職責使命,即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案件審理部門必須牢牢把握案件審理工作的政治屬性,把講政治貫穿于案件審理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從政治上審核把關,更加注重把握案件的政治本質和政治危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審理案件要首先從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審起,及時發現和準確認定“七個有之”問題,對在黨內搞政治團伙、小圈子、利益集團的人毫不手軟;要心懷“國之大者”,突出審核重點,嚴肅處理貫徹落實“三新一高”重大戰略中的違紀違法問題和資本無序擴張、平臺壟斷等背后的腐敗行為,以及拉票賄選等違反換屆紀律行為,嚴肅處理金融、國企、基建、資源等領域腐敗問題,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案件審理的政治監督和審核把關就跟進到哪里。
牢記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做好案件審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審核處理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案件,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環保、食藥安全等民生領域,深入研究執紀執法難點堵點問題,以案例指導、業務培訓等多種方式,指導基層審理部門精準審核群眾反映強烈的“微腐敗”問題,以實際行動體現審理部門的人民情懷。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持續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既要聚焦老問題,又要緊盯新動向,對于隱形變異、反彈回潮、頂風違紀、屢教不改的,依規依紀依法從重處理。認真對待每一起申訴案件,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依紀依法作出處理,提高申訴復查工作的規范性和時效性,切實保障黨員和公職人員合法權益。
強化法治理念。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是黨中央對紀檢監察機關的一貫要求,也是做好案件審理工作的重要遵循。案件審理部門是紀檢監察機關內部釋紀明法用法的重要部門,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按照“二十四字”辦案要求,嚴格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工作,遵循“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等基本原則,對于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紀法規定的,要敢于說“不”。在職務犯罪案件辦理過程中,要恪守法定職能職責權力邊界,嚴格落實以刑事審判為中心的要求,暢通與司法機關的程序銜接,主動接受監督,加強相互配合,支持司法機關依法履職,促進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
踐行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我們黨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是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案件審理部門要發揚斗爭精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是什么問題就是什么問題,是什么性質就認定什么性質;堅持事實為上、證據為王,不強拉硬拽、不拔高湊數、不牽強附會。嚴把事實證據、定性處理、手續程序和涉案財物處置關,準確把握“紀法罪”三類案件證據標準差異性,善于發現、敢于提出案件事實認定和定性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消除可能影響案件質量的隱患。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堅持綜合考量,統籌辯證把握,嚴格程序標準,精準恰當提出處理意見,守牢案件質量底線。
堅持“創新”為要,釋放案件審理工作疊加效能
理念創新是前提。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推動案件審理高質量發展,首要是推動執紀執法理念創新。面對各類腐敗問題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的新特征,案件審理工作必須善于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想、從政治上辦,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更新理念思路,立足“現有”探索“應有”,不斷提升執紀執法能力水平,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強化案件質量共同體意識,加強審理部門與辦案部門的溝通協作,監督中融入服務,制約中體現配合,推動審查調查部門從源頭上抓好案件質量。既要嚴格程序、嚴格標準、嚴格責任,又要嚴之有據、嚴之有理、嚴之有度,既要落實監督制約職責,又要發揮協助引導作用,做到嚴格審核把關和鞏固審查調查成果相統一。以“四性”為標準提升補證意見的質量,要“體現說理性”,講清楚補證意見建議的依據理由,讓調查人員充分領會補證意圖;要“闡明必要性”,講清楚每一條補證建議對于事實性質、情節認定等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提出可行性”,講清楚方法答案,既給出明確意見,又給出方向路徑;要“增強有效性”,及時跟進了解工作進展,注重提供引導和支持,共同解決補證中的難題。
機制創新是保障。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實現案件審理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實踐探索中總結經驗,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實現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建立協同高效懲處職務犯罪工作機制,聯合有關部門開展職務犯罪案件質量專項調研評查,會同司法機關開展同堂培訓,加強交流、共同研討,促進理念、思維、方法的轉變與融通。完善報批、備案案件的日常評查和定期通報機制,改進評查整改監督檢查機制,以逐案反饋為抓手帶動整體辦案質量提升。推進處分決定執行工作規范化建設,加強監督檢查,督促各級紀委監委杜絕處分決定執行不規范、不到位問題,推動有關部門盡快完善相應制度規范。健全審理工作聯系點機制,制定規范聯系點建設、改進聯系點工作的制度,搭建互學互鑒、交流共享平臺,及時推廣成熟經驗做法,發揮好“直通車”“試驗田”“示范區”作用。
工作創新是重點。夯基拓新,才能善作善成。案件審理部門必須立足審核把關和監督制約兩項基本職責,發揮“關口”“出口”“窗口”作用,找準有效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聚焦新型隱性腐敗行為的法律適用難題,深刻揭示嚴重腐敗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懲處必要性,善于把握立法精神實質,避免機械適用司法解釋,抓住行為本質特征,識破各種腐敗行為的隱形變異,破解實踐新題難題,做到善于說“行”。樹立“領跑”思維,針對當前查辦金融、國企等領域腐敗案件存在的疑點難點問題,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題調研,形成工作成果,有力指導實踐,努力在紀法適用方面“出政策、出標準、出規范”,做好紀法政策的“供給者”。開展“一案一總結”,定期對已審結案件進行“回頭看”和“再體檢”,堅持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升,有效提升應對新問題新動向的能力。
方法創新是關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必須勇于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工作質效、拓展工作成果。以扎實開展“業務指導提質增效年”活動為契機,強化業務指導,推動案件審理工作水平整體提升。聚焦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侵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持續編發執紀執法指導性案例。充分運用好各類典型案例,編寫《論紀說法》叢書,打造“鐘紀晟”品牌,為執紀執法實踐提供更多智慧。加強審理子網站和“紀法論壇”建設管理,充分發揮線上業務指導平臺作用。創新業務培訓方法,突出實戰實訓,緊密結合案件審理特點規律,開發高質量模擬案卷課程,豐富專家學者授課、案例分析教學、疑難問題研討等培訓形式。發揮好案件審理骨干在研究攻堅、業務引領方面的積極作用,組織開展業務巡講、送課上門等活動。開發應用審理業務系統,通過重點任務管理、流程指引提醒、文書輔助生成、案件統計分析實現智慧審理,不斷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案件審理室 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4月14日理論周刊第7版)
- 2022-04-13派駐省政府國資委紀檢監察組:下發問題清單 推動以案促改
- 2022-04-13強化理論武裝 開展實戰練兵深化全員培訓提升履職能力
- 2022-04-13國有金融企業探索運用“司組地”聯合辦案模式揚優勢補短板 貫通聯動形成合力
- 2022-04-13由行賄人代管賄款系受賄未遂還是既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