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開展“2022年我給全國兩會捎句話”活動,人民政協報舉辦“兩會,我想說”網友留言征集活動……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一些媒體為廣大網友搭建互動平臺,通過互聯網反映社情民意。
網絡征集民意是信息時代問計于民的重要方式。近年來,互聯網深度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我國網民規模越來越大,結構分布日趨完善,用網習慣普遍成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農村網民規模達2.84億,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28.5個小時。搭好平臺,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能更好地集思廣益、凝心聚力。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梳理篩選留言是用好網絡問計的必修課。網上建言獻策,參與者多、留言量大、涉及面廣,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凡是網民留言都一股腦兒提交,也不能選幾個熱度最高的應付了事。要用好統計學方法,在做好分類的基礎上,正確對待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樣本量越大,越不能忽視離散樣本。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在注重有關鄉村振興方面意見的同時,也要注意涉及返貧問題的建議;在關注大眾看病難的同時,也要關注特殊病種患者的需求。
積極回應群眾建議和問題,進一步喚起眾人拾柴的心勁兒。“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是各項方針、政策的直接承受者,對于政令適配和缺失洞察敏感,最有發言權。建言獻策也好,提出問題也好,相關部門都應認真研究、充分吸收。這不僅是用好群眾智慧的途徑,也是踐行群眾路線、凝聚民心的過程。我們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累計收到網友建言超過100萬條,許多意見建議寫入了規劃,有網友提出的“互助性養老”模式建議就是其中之一。及時采納建議、解決問題,群眾才愿意說出真正所思所想,才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凝聚起最廣泛的社會共識。
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應當把網絡問計作為常態化手段。兩會掀起社會廣泛參與的熱潮,但我們不能只在熱點時間關注,問題時刻在發展,需要動態反映、及時解決。一些兩會期間的互聯網建言獻策好欄目可以轉化為日常欄目持續辦下去,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建議、回應人民期待,成為連接黨心民心的橋梁。同時,黨員領導干部也要注意線下與線上相結合,多角度全方位聽取意見了解民意,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抓落實,才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李許堅)
相關新聞
- 2022-02-22律己以嚴廉為首
- 2022-02-15功夫在詩外
- 2022-02-14以茍活為羞 以避事為恥
- 2019-08-05飲其流者懷其源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