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曾國藩言:“以茍活為羞,以避事為恥。”他認為,為官從政者,當以渾渾噩噩混日子為羞,以避事而不想干事為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是為官從政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故凡居官,必先敢于負荷,而后可以有為。”為官者一定是敢于擔當,而后才可有所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人物。他們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但從不甘于當太平官,而是心憂黎庶、報效國家,“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擔當起歷史的重任,無愧于士人的名節操守。清代鄭燮調任濰縣之年恰逢災荒,眼看民不聊生,遂決定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回答:“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后上萬人因此得以活命。被譽為“陳青天”的北宋名臣陳希亮不畏權貴,在處理皇親貴胄沈元吉橫行汴京、驕縱不法的案件時,守正執法,將沈元吉緝拿歸案,卻因此被治罪丟官。之后朝廷又重新起用陳希亮,復職后他依舊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為官者倘若尸位素餐,因畏懼擔責而怕事、躲事、不干事,形同“公堂木偶”,定會為人所不齒。
“不厚其棟,不能任重。”勇于擔當敢作為,增強本領善作為。春秋時期,齊桓公識管仲有大才、懷大志,任其為相。管仲輔佐齊桓公對內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最終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再看趙括,從小喜歡談兵論道,談起軍事來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卻毫無實戰經驗。他代替廉頗擔任趙軍主帥,指揮40多萬趙軍與白起率領的秦軍作戰,最終趙軍慘敗,趙括兵敗身死,數十萬將士成為俘虜遭秦軍坑殺。“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如果一個人能力不足卻擔負重責,反而容易誤國誤民、誤人誤己。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敢擔當、善作為,方能迎難而上干出一番事業,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上世紀50年代末,曾在長征途中率領戰士們強渡大渡河的孫繼先,接到了籌建新中國第一個導彈試驗靶場的重任。當時的人們從沒有見過火箭和導彈,國際上也流傳中國造不出來的說法。孫繼先說:“沒見過又怎么樣,我們就是不信這個邪。”幾經努力,歷盡艱辛,部隊最終如期圓滿完成籌建任務。焦裕祿面對蘭考貧窮落后的實際,堅定地向組織表示,“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他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工作方法,團結帶領當地群眾與內澇、風沙、鹽堿三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黃文秀擔任百坭村第一書記后,針對當地實際情況,帶著村“兩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對策,逐步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在艱難事、“硬骨頭”面前,以敢擔當的勇氣和善擔當的本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敢于擔當,體現的是作風和勇氣;善于擔當,體現的是本領和能力。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只有本領過硬,多幾把刷子,才有敢于擔當的底氣。廣大黨員干部應立足本職崗位、苦練技能本領,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不怕棘手問題,敢接“燙手山芋”,在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候頂得上,才能不負黨和人民重托,履好職、盡好責。(作者: 戴庭忠)
相關新聞
- 2019-08-05飲其流者懷其源
- 2021-06-17精神譜系點亮奮進路
- 2017-03-21“”兩學一做”:全面從嚴治黨有力抓手
- 2022-01-28與其“穿越”改錯 不如守好當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