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印發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此次修訂的《條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做到 “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政治要求,聚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有利于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牢記初心使命、負責守責盡責,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為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理解《條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編寫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釋義》,對《條例》逐條分款進行詳細解讀。本網陸續推出釋義內容,敬請關注。
第十五條 需要對問責對象作出政務處分或者其他處理的,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應當通報相關單位,相關單位應當及時處理并將結果通報或者報告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
【釋義】
本條是推進問責工作與政務處分和其他處理相銜接的規定。
問責決定機關對問責對象作出問責決定后,還需要其他機關、單位作出相應銜接、匹配處理的,比如給予政務處分或者其他處理等,問責決定機關應當及時通報相關單位。理解本條含義,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如何把握“需要”的問題。根據本條規定,需要對問責對象作出政務處分或者其他處理的,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應當通報相關單位。這里的“需要”,即什么情況下應當將問責決定通報給相關單位,有一個對應否作出政務處分或者其他處理的判斷和評價問題。其標準主要是問責方式與政務處分、其他處理需相銜接匹配。比如,采取撤銷黨內職務以上黨紀處分方式問責的,如果被問責對象是監察對象,也應依法給予其撤職以上政務處分;視被問責對象身份,也可以由任免機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以上處分或者其他相應處理。此種情況下,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就應當通報監察機關或任免機關、單位。
第二,關于政務處分。根據法律規定,政務處分是監察機關依法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法律責任追究?!侗O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監察機關可依法“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明確了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政務處分的基本原則、適用規則等,對政務處分制度作出全面系統的規定,有利于推進政務處分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專業化。給予問責對象黨紀處分,需要同時給予其政務處分的,應當依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作出相應的政務處分決定。
第三,關于其他處理。主要是指任免機關、單位給予的相應處理。比如,依照組織處理的相關規定,可以由任免機關、單位給予組織處理。
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將情況通報相關單位后,對應單位應當及時處理,在規定的時限內處理完畢,將處理結果通報或者報告問責決定機關。這里規定的是“通報或者報告”,具體根據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與相應單位的關系來決定。如果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對相應單位負有領導或者監督指導的職責,則相應單位應將處理結果報告問責決定機關;如果不存在上述關系,則應通報問責決定機關。
?。ㄕ灾醒爰o委國家監委法規室編寫、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釋義》)
相關新聞
- 2021-12-02 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要增強系統觀念
- 2021-12-01審理閱卷的四種思維
- 2021-11-24涉案人員處理需注意哪些方面
- 2021-11-24行受賄雙方分別退出贓款是否均應追繳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