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之問,中國之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王義桅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該書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李然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世界各國不懈努力。
近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代之問,中國之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該書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為進一步讀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與文化源流,本報記者采訪了該書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把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相結合提出的重大理念
記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世界前途和人類命運提出的中國方案,閃爍著新時代的光輝。從您觀察和研究國際關系的視野來看,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
王義桅: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自由人聯合體、社會主義的論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提供思想源泉。
現代的殖民運動、開拓海外市場運動以及帝國主義運動似乎把世界各地聯系在一起,各地的多樣歷史被歐洲的歷史組織到一起,成為交織的歷史。
然而,這并不是世界史,只不過是歐洲勢力的擴展史,世界各地的歷史在歐洲霸權故事中只是被動或附庸的情節。
現代發展到極致而產生的全球化運動,恰恰是現代性自身發展出來的掘墓人。特別是,全球化使得現代帝國主義支配世界的種種策略遭遇到各種不可測的反作用,這是創造新規則的時機。
真正的世界史必以世界秩序為開端去敘述人類共同生活。世界秩序不是某個霸權國家或列強聯盟統治世界的秩序,而是以世界共同利益為準的世界主權秩序;不是一國為世界建立的游戲規則,而是世界為所有國家建立的游戲規則。
馬克思、恩格斯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衷。
人類進入世界歷史時代后,“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各民族由地域性存在向世界歷史性存在轉化。在全球化凸顯出“命運共同體”的情勢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獲得歷史提供的經驗基礎,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世間萬事萬物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只有尊重差異,才能平等交流、互鑒互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并強調我們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為基礎,把世界歷史思想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相結合提出的重大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構成了當今世界多元現代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創造了一種新型的現代性,是多元現代性最生動的實踐。
人類命運共同體懷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異的文明理念,具有兼濟天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雄偉氣派,以“共商共建共享”思想引領多元現代性,強調要順應世界各國利益共生、命運與共的發展趨勢;堅持“并育而不相害”的多樣化的現代化模式,必將推動人類走向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和共同發展。
作為中國方案、中國規則與中國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未來發展趨勢,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不同,站在了全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
記者:人類命運共同體多次寫入聯合國有關決議,據您的觀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國際實踐上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義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回應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時代命題,是引領世界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2017年集中見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如何進入聯合國話語體系的。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五十五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伙伴關系的社會層面”決議,呼吁國際社會本著合作共贏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加強對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
這是聯合國決議首次寫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于阿富汗問題的第2344號決議,呼吁國際社會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識,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敦促各方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加強發展政策戰略對接、推進互聯互通務實合作等。決議強調,應本著合作共贏精神推進地區合作,以有效促進阿富汗及地區安全、穩定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通過關于“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糧食權”兩個決議,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人權理事會決議,標志著這一理念成為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曾稱,“對我而言,這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能取得這樣的共識,與中國自身的努力和實踐分不開。我們僅舉一例。
截至10月底,中國已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6億劑疫苗,今年全年將對外提供超過20億劑;截至9月上旬,已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3200多億只口罩、39億件防護服、56億人份檢測試劑。
這是中國實施的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展現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視野和堅定擔當。
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中國發展是屬于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
記者: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充滿冷戰思維和地緣博弈的西方范式,為我們重新審視自資本主義誕生以來的世界歷史、思考未來世界發展趨向,提供了怎樣的有益啟發和指導?
王義桅: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變化太快、太深刻,很難從傳統國家層面和國際政治思維來理解。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含義十分豐富、思維極其深刻,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全球化的主要驅動力——技術的創新出現新局面:一方面,類似區塊鏈技術、萬物互聯模式、人工智能涌現,正削減“中心—邊緣”體系;另一方面,在工業革命轉向信息革命、數字革命過程中,第一次出現非西方力量參與并引領的現象——過去技術革命都是在西方內部循環,最后皆被美國收編為盟友。
如今中國打破了這一循環,不僅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生產四分之一人類工業產值,且參與引領信息—數字革命,于是出現美國舉全球霸權之力打壓中國一家民營公司的現象。
美西方對中國在新時代取得巨大社會主義建設成果之后,開始大力發展前沿技術的現狀,深感恐懼與焦慮。美國借此對華為發起了技術新冷戰,制造國際統一戰線,妄圖打壓中國。甚至美國有智庫鼓噪筑起數字領域的柏林墻,對華部分脫鉤。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新的世界發展思想。
截至2021年6月底,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20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把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各方面互聯互通起來,從全球產業鏈上形成了雙環流——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產業鏈、價值鏈環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全球一體化的揚棄,既不是歐盟的主權讓渡,也不是美式全球化的相互依存,而是各國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形成命運與共、互聯互通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所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來都是文明的復興。當年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預測中華文明能夠給世界提供西方無法提供的方案和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中國發展是屬于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
人類需要超越個體的整體性思維,一同面向未來
記者:“天涯共此時”,近來的國際局勢、新冠疫情等,一次次證明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人間正道。我們怎樣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關于人類未來走向的響亮回答?
王義桅:作為一種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具國際影響力、感召力的部分,是偉大復興的中國為解決人類問題提出的最具生命力和代表性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它先后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相關的外交合作文件和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不僅是黨的主張、國家意志,還是外交指導原則和國際合作方針,為我們各項事業賦能鑄魂,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指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在中國的語境中,命運是自主的,因為人是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的。正因為命運是自主的,所以需要尊重多樣性的實現方式;正因為命運是共同的,所以需要超越個體的整體性思維,一同面向未來。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指出,從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70多年前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系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
這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了人類社會孜孜以求的傳統,并在21世紀使之升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推廣,契合時代發展進步潮流,反映了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正在贏得越來越廣泛的理解和支持。
一句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西方共同體思想與人類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正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取得進展。(本報記者 劉同華)
相關新聞
- 2021-11-05習近平向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致賀信
- 2021-11-05人物影像志丨致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王大中院士
- 2021-11-02干中學學中干 跳出事務主義
- 2021-11-02推動聯合辦案規范高效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