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
范蠡浮海出齊,變姓更名,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父子幾人辛辛苦苦,創置家業。不久,積累了幾十萬的家產。齊國人聽說他有才能,讓他做了宰相。范蠡感慨道:“在家為民能積累千金,在朝為官能位至卿相,這已經是一個平民可以達到的頂點了。長時間享有尊貴的名聲,不吉利。”于是他交回了相印,把全部家財分給了朋友和鄉親,只帶著一些貴重的珍寶,悄悄離開齊國國都,在陶縣住了下來,認為陶縣是天下的中心,貿易往來的道路四通八達,在這里經商肯定可以發財。他自稱陶朱公。父子幾個人耕田放牧,囤積居奇,觀察行情,買進賣出,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潤。沒過多久,又積累了數億的家產,人稱陶朱公。
【小識】
“功成不戀上將軍,一舸歸游笠澤云。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元末著名詩人,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的高啟,寫范蠡的這首詩,也許最能表現出這位謀士的品格和風骨。
范蠡是楚國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道家學者。在佐越王勾踐滅吳之后,激流勇退,開始了后半生的實業生涯,成為遠近聞名的陶朱公。
在中國古代十大謀士中,姜子牙毫無疑問地名列第一,范蠡名列第三,遠高于諸葛亮。司馬遷道:“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后世。”李斯認為范蠡:“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載而下,孰可比倫?”宋代右相李綱在《論范蠡張良之謀國處身》中說:“夫智謀之士,處困厄之時,能忍辱以伸其志;當事幾之會,能決斷以收其功,功成名遂,能高舉遠引以全其身,微二子,吾誰與歸?”
據說,范蠡受老莊哲學的影響,淡泊名利,通透世俗。不過能“功成不戀上將軍”,確實比文種要智慧許多,至于“載去西施豈無意”,全當一樁風流案好了。(玄承東)
相關新聞
- 2020-07-08【清風典歷】奇謀伴身禍臨頭
- 2020-07-07【清風典歷】一飛沖天楚莊王
- 2020-07-06【清風典歷】介子焚身不見君
- 2020-07-03【清風典歷】李斯論焚書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