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57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后,6月11日,北京市再次出現本地病例。截至16日24時,6天時間,北京市此次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37例,波及9個區、28個街道,并在4個省引發相關病例,6月16日起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調整為二級。嚴峻的防控形勢再次敲響警鐘:疫情反彈風險始終存在,必須時刻繃緊防控這根弦,抓緊時間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出現問題,首先必須爭分奪秒,果斷處置。本次新增疫情發生后,北京市迅速啟動應對措施,在較短時間內鎖定新發地批發市場,對重點區域、重點人員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并實施醫學觀察措施。同時,進一步擴大排查范圍,擴大流調范圍和核酸檢測范圍,做到“應查盡查、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盡全力避免二次傳播。
“不怕多,就怕漏,這是發現傳染源、控制傳染源的重要環節。”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采訪時說。作為承擔首都90%農產品供應的“菜籃子”,新發地批發市場在今年年初疫情暴發到6月中旬之前,一直保持著新冠病毒零感染,卻在近兩個月沒有出現本土確診病例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疫情。從目前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溯源看,此次疫情初步判定由人際傳播或物品環境污染引發的感染所致。盡管無法斷定傳染源,但不放過任何一個防控漏洞和細節、立行立改,無疑是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的當務之急。
以農貿市場、菜市場等場所為重點,內防擴散,補齊短板。農貿市場人員密集、流動性大,本身是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加之市場內很多農副產品都是冷凍儲存,且衛生狀況不佳,極易給病毒存活和傳播提供可乘之機。此次疫情所有病例均與新發地市場有直接或間接關聯,就是例證。疫情發生后,北京市對全市農貿市場和已復工復產餐飲服務單位開展環境消殺工作,對地下陰冷、潮濕的經營場所全部關停,從源頭上阻斷病毒傳播渠道。而補齊農貿市場環境衛生以及農副產品流通設施體系等方面短板,則是治本之策。
密切關注口岸食品檢驗檢疫,外防輸入,堵住漏洞。疫情發生后,新發地市場從切割進口食品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在尚未明確傳染源的情況下,高度重視并加強對生鮮果蔬等貨物的檢驗檢疫,是堵住漏洞的必要之舉。境外疫情暴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幾天前,南航孟加拉達卡至廣州某航班中就有17位旅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觸發民航“熔斷機制”。除了嚴防境外感染者輸入,嚴格口岸食品檢驗檢疫,完善進口食品檢疫標準,加強溯源管理,也應成為抓緊抓細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
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繼續嚴格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對農貿市場等人流量密集、人員流動頻繁的場所規范消殺并加強監測;強化生鮮果蔬特別是口岸食品的溯源管理、檢驗檢疫;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清理衛生死角,推進城鄉環境整治,把病毒消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目前沒有疫情的地方,也要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引以為戒,舉一反三,把各種問題和風險考慮得全面一些,把解決措施準備得更充分一些,牢牢把握主動權。(曹溢)
相關新聞
- 2020-06-19【廣安觀潮】持續深化以案促改
- 2020-06-17【廣安觀潮】防沙護綠持續發展
- 2020-06-04【廣安觀潮】讓群眾從生態扶貧中受益
- 2020-05-14【廣安觀潮】防控這根弦千萬不能松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