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文史博覽

      河西魏晉畫像磚上的古人生活

      2024-10-21 15:28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原標題:河西魏晉畫像磚上的古人生活

      嘉峪關果園—新城魏晉十六國5號墓前室局部

      揚場圖畫像磚

      驛使圖畫像磚

      出行圖畫像磚

      博戲圖畫像磚

      樂舞圖壁畫

      采桑圖畫像磚

      牧馬圖畫像磚

      椎牛圖畫像磚

      烤肉煮肉圖畫像磚

      “塢”畫像磚

      燕居圖畫像磚(本文圖片由甘肅省博物館提供)

        李永平

        地處絲綢之路關鍵地段的河西走廊,自然景觀多彩壯麗,文化遺產博大精深。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張騫“鑿空”,武帝置郡,漢晉遺卷,敦煌寶藏,可謂道不完說不盡。考古發現的魏晉十六國彩繪壁畫磚墓更是諸多歷史遺跡中珍貴的文化遺存之一,魏晉十六國彩繪壁畫磚墓及其畫像磚上的圖像,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獨具特色。

        自漢代始,畫像磚墓與壁畫墓相繼涌現,魏晉十六國、唐、宋、金、元等歷史時期得到顯著發展。尤以魏晉時期的畫像磚為最,古樸典雅,極具藝術價值,且作為兩漢至魏晉時期河西地區社會生活、生產活動、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直接見證,成為研究這一歷史階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日前,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辦的“我們的生活記錄——甘肅魏晉畫像磚特展”正在展出,展期3個月。展覽以200余件河西畫像磚為核心,圍繞“從前車馬慢有驛站”“到生活煙火處去”“嫻雅的生活趣味”“穿衣打扮這件事”“此心安處是吾家”五個主題單元,展現了古人的衣食住行、農耕勞作、出行交通等。本文結合展覽文物和出土于甘肅地區的諸多彩繪畫像磚,帶大家一起探尋魏晉十六國時期甘肅的歷史人文和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

        甘肅考古發掘出土的魏晉彩繪磚

        河西魏晉十六國墓葬及彩繪畫像磚的發現是新中國考古事業的重要收獲之一。1986年,考古學家宿白在其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的“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詞條中將“河西魏晉十六國墓葬”列入“北方地區”一個重要的區域單獨列出,他指出“甘肅西端酒泉、嘉峪關和敦煌一帶,發現的魏晉十六國墓葬多分布在戈壁灘上。酒泉、嘉峪關多大中型墓,敦煌多中小型墓,兩地魏西晉墓和西晉末十六國墓區別較大。”目前,考古發掘的河西走廊魏晉十六國彩繪壁畫磚墓,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區域:

        嘉峪關酒泉之間的果園—新城魏晉十六國墓葬。墓群“東從酒泉到新城公路開始,西至第一支渠,南從第三支渠開始,北至野麻灣這大約13萬平方米的地區。”1972年,甘肅省考古工作者在此發掘了8座墓葬,清理工作結束后,在1973年將5號墓搬遷到甘肅省博物館內復原陳列。這些墓葬的時代,有明確的紀年為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最晚的7號墓為公元4世紀初。8座墓葬有封土和墓道,均用方條磚砌成的磚室墓,有二到三室。墓道與墓室之間有門樓,彩繪畫像磚均勻呈規則地分布在墓室中。1977年,甘肅考古工作者在果園—新城墓葬區發掘了丁家閘5號壁畫墓,時代大致為后涼至北涼之間,即公元4世紀末到5世紀初。該墓內容豐富,出土的壁畫描繪了塢壁林立、農桑興旺的景象。

        佛爺廟灣—新店臺魏晉十六國墓葬。墓群位于敦煌市楊家橋鄉鳴山村東,佛爺廟灣墓群分別在1987年、1995年、1997年進行過3次發掘,新店臺墓群于1979年、1981年、1995年進行過3次發掘。畫像磚墓的內容主要為符瑞和神話傳說故事,出土器物以陶器為主,也有少量銅器、玉石物件。2000年敦煌市在佛爺廟灣墓群建西晉壁畫墓博物館,復原與陳列了部分墓葬及出土彩繪畫像磚。

        高臺地埂坡墓群位于高臺縣羅城鄉河西村。2007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墓地進行了發掘,共發掘墓葬5座,出土了內容豐富的畫磚、壁畫和文物。

        駱駝城墓群位于駱駝城鄉駱駝城遺址北邊和南邊。20世紀90年代發掘出土木板畫、木牘、彩繪畫像磚等文物,有前涼升平十三年(公元369年)紀年隨葬衣物疏。

        許三灣城魏晉十六國墓,20世紀90年代發掘,出土有彩繪畫像磚,有前秦建元十四年(公元378年)紀年磚。

        除以上幾個主要區域外,在武威、金昌、玉門等地也零星發現有魏晉十六國時期的彩繪壁畫磚墓。如果將墓葬和彩色圖像相連接,這就是一條鋪設在河西大地上惹人注目、色彩斑斕、故事不斷的長卷連環畫。

        立足甘肅地域匠心獨具的藝術

        河西魏晉十六國彩繪壁畫磚藝術是在特定時間(約公元3世紀—公元5世紀)和特定區域(黃河以西到敦煌的河西走廊地區)出現的一種獨特的繪畫藝術。這種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是人才、地域、交流等因素綜合交織的結果。

        張騫通西域,河西四郡設立,伴隨著綠洲新農業區的開辟,中原地區傳統的美術形式也隨之到達河西。武威五壩山西漢時期壁畫墓中有赤足而立,著青色羽衣的羽人。武威磨嘴子東漢壁畫墓墓室頂端繪天象、后壁兩側繪人物、動物。民樂八卦營東漢墓部分墓室內繪有壁畫,壁畫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媧、鳥雀為主要表現內容。

        學者周衛華認為,嘉峪關魏晉墓壁畫是以線條為主的勾勒手法表現的,首先匹配于墓室建筑結構的內部空間,磚砌浮雕和線刻的藝術表現形式;其表現手法以線條造型為主,色彩為輔;壁畫的繪制普遍采用弧線和粗線,線條厚重、多樣,對動感的塑造、質感的表現可以看出畫家對筆性的掌握和技巧的熟練。壁畫中能夠看出各種透視方法的應用,使平面的布置具有了三維的空間效果。在壁畫中,色彩的運用或是平涂邊框,或是淡色起稿,或是點提關鍵部位。

        畫師創作時,首先在磚坯表面涂一層白色粉層,然后再勾勒畫面。白粉層多為白堊,偶爾也有用石膏等礦物,彩繪顏料以礦物質為主,如石綠、朱砂、赭石等,原料膠結物為植物膠、動物膠及白礬。有專家指出,嘉峪關果園—新城魏晉畫磚上的黃色顏料,來自于嘉峪關附近。礦物質顏料的特性,使得艷麗色彩不易脫落,因此彩繪壁畫磚畫即使經歷千年歲月磨礪,仍鮮艷如新,奔放熱烈。這些壁畫磚展現了河西魏晉居民粗獷豪邁,不拘一格的精神風貌。

        魏晉十六國磚畫在墓中的布局、組合,體現出 “滿”和“層”的特點。整個墓室,各方位、各邊角以及過道均鑲砌畫磚。以嘉峪關果園—新城5號墓畫磚的布局為例,各層間隔、同層緊鄰的畫磚,給觀者的感覺就是整幅壁畫,但每一塊又是一個獨立的畫面,這種“樣式”,是魏晉十六國時期的河西匠工、畫工,在繼承漢晉磚室墓的同時,將畫像磚在墓室布局的方式也加以接受。艷麗的色彩,“忠實”生活的寫實手法,又是河西畫匠們的創新和發揮。

        畫匠們在繪制畫磚時,技法嫻熟,大膽施繪,體現出大膽自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生活氣息濃厚的彩繪圖案

        畫像磚主要是裝飾墓室的模印或刻畫圖像的磚,表達了生者對死后世界的想象與信仰,所表現的內容反映了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題材內容包括生活、娛樂、神獸靈怪圖、歷史人物、裝飾紋樣等。不論在本次展覽中,還是在河西走廊出土的彩繪畫像磚都是再現了生機勃勃的河西社會生活面貌,其用筆流暢簡練,線條靈動奔放、隨意瀟灑,重寫意而輕寫實。展覽中主要展示了出土于高臺地區的畫像磚,除了高臺地區的畫像磚以外,在河西走廊還出土了許多精美畫像磚,畫匠們通過寫意的繪畫技藝,向人們講述著歷史,跨越時空拉近了“我們與他們”的距離。

        1.農耕畜牧

        河西走廊地域遼闊,有發展農耕和畜牧業的良好條件。魏晉十六國時期的河西綠洲的主要產業仍是農業。這一時期,畜牧業生產規模和產量都遠遠超過漢代。畜牧業的發達,使得大量良馬得到馴養和繁殖,也讓河西各割據政權擁有了強大的騎兵,中原地區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謠諺。在很多彩繪畫像磚圖像中,常有反映當時在野外成群放牧的景象,主要是羊和馬。還有一些畫像磚圖像中,有大量的圖像是反映農耕和畜牧狀況的。例如采桑圖畫像磚,描繪了兩個披發的農夫正在采摘桑葉,一人在樹上摘采,一人往筐里放置。

        2.家宴娛樂

        在彩繪畫像磚圖像中,反映家宴娛樂的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類題材的畫像磚在敦煌、嘉峪關、高臺等地都有出土。家宴的過程,通過屠宰—備宴—宴飲等環節完整地展示出來。屠宰有椎牛、宰羊等場面。家宴時,主人席地而坐,女仆搖扇伺候。嘉峪關果園—新城墓中出土有椎牛的圖像,椎牛者右手牽韁,左手舉錘,一器皿是用來盛放牛血的。在高臺地埂坡壁畫中的家宴“對酌圖”,則描繪的是二人戴帽著袍,酒酣耳熱,左邊一人持耳背杯,做敬酒狀,右邊一人作揖謙讓的景象。

        除此之外,河西彩繪壁畫磚圖像中,還有一些反映娛樂的圖像,主要有樂舞圖和六博圖。高臺地埂坡壁畫中的“角抵百戲”中,一著辮者在作表演,他小腿部網狀綁腿,蹲踞,雙手攤開,似乎是在表演魔術,又似乎是在歡迎到場的人們。“擊鼓”中,兩人網狀繃腿,髡發梳辮,著黑裝者背鼓,著紅裝者持雙鼓槌準備擊鼓。孫機先生謂,戰國迄漢盛行六博,博具和博戲的圖像在考古資料中不乏其例。甘肅以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木六博俑為例。六博俑以簡單明確的藝術造型,刻畫了兩個老者全神貫注博弈的場面,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對弈時蓄勢待發的場面。在高臺壁畫墓中的博戲場面略有不同,二博者戴船形帽,打手勢。從相貌看,很可能是少數民族。高臺出土彩繪壁畫磚上,兩人動作幅度更大,左邊一人的黃紅色著裝和博具上的零散物品,顯得場面更為熱烈激情。

        3.車馬出行

        車馬出行是漢代壁畫以及畫像磚、畫像石圖像的主要內容之一,有學者認為這類圖像與古代“御禮”有關。在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和彩繪畫像磚圖像中,御車和騎馬交錯出現在一起的畫面已經不見,車馬出行變成了單純的一車出行或者騎隊、單騎出行。嘉峪關果園—新城5號墓的出行彩繪壁畫磚,尺寸大于普通的畫磚數倍,騎隊中有超過20位騎行者。一騎領隊,中間有一騎,其他每排三到四騎不等。大家熟知的,中國郵政儲蓄卡上的騎馬驛使形象就來源于驛使圖畫像磚,原磚出土時位于這隊騎行者的左下方,是迎面向這組騎行者飛馳而來,實際上是給騎行者來傳達命令或者信息。

        4.塢堡穹廬

        魏晉十六國時期世家大族日常居住在堅固封閉的塢堡里。塢堡建筑的房屋為土木或者磚木結構,嘉峪關果園—新城1號墓中的“塢”彩繪壁畫磚,磚長34.5厘米、寬16.5厘米、厚5厘米。畫面以塢堡為界,分為塢內塢外。塢堡四周高墻圍繞,城垣轉角處開一門,其上建有角樓,供瞭望用。塢堡外側,榜題“塢”字。塢外,上部牛羊成群,下面桑樹旁馬、牛棲息。塢院內,有水井用于日常生活,如人畜飲水、菜圃灌溉等。高臺駱駝城墓葬出土的汲水飲馬彩繪壁畫磚上,戴尖帽馬夫用轱轆汲水,右邊棗紅色駿馬在盤中飲水。畫面中井臺高砌,井架立于臺上,透露出濃郁的日常生活氣息。

        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河西走廊承載著千年文化的交融與碰撞。河西走廊出土的這些畫像磚正是當時歷史的反映和折射,它們生動地描繪了那個時期人們的社會生產生活。如今,這些彩繪畫像磚依舊鮮活,呈現出曾經的藝術創作之美,這些歷史的人文藝術未曾消逝,它們通過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講述著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我們則沿著這些歷史遺存的畫像磚去探尋那個時期彩繪藝術的獨特風格與其背后的故事,發現那些穿越千年的藝術密碼。 (作者單位:甘肅省博物館)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久|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四虎a456tncom|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免费| 噜噜噜噜私人影院| 精品小视频在线|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中文字幕第十页|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 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免费| a级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片成年免费观看网站黄|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别进去|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youjizz大全|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大战欧美黑人| 午夜网站在线观看|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bl道具play珠串震珠强迫|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小视频 | 亲密爱人之无限诱惑| 翁虹三级伦理电影大全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182tv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大学生高清一级毛片免费|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