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進灘歌古鎮

灘歌古鎮

古鎮牌坊

灘歌旋鼓舞

草川大草原

大美灘歌 (武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陳曉明
若要尋一處山水田園的所在,灘歌古鎮,當是首選。
從千年前古樹參天的威遠寨,到茶馬古道集散地的貿易集鎮,再到如今民風淳樸的特色古鎮,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座古絲路上的千年古鎮。
這里山脈相連,溝壑縱橫,山丹河、白馬河流過全境,造就了一塊群山環抱的葫蘆狀小盆地,古鎮就隱藏在其間。這里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充滿詩情畫意,處處彌漫著歡快熱鬧的勃勃生機,它就是位于天水武山縣西南部,浸潤著人文波光、讓人流連忘返的灘歌古鎮。
驅車前往,從渭河邊的武山賀家店,沿南河河谷的柏油路驅車而上,道路兩旁的林木茂盛,參天大樹層出不窮,更有天爺梁、太皇山兩座高峰險居其中,既有歐陽修筆下“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的恬靜與安逸,更有陸游詩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不已。山青青兮水澹澹,云渺渺兮日生煙,獨特的地域賦予了灘歌“武山小江南”的美譽。
發源于岷縣狼渡灘的南河和發源于山水溝的白馬峪河是灘歌的母親河,兩河緩緩流過全境,在灘歌鎮前的峽口相匯北去。放眼南望,海拔3000多米,雄稱天水第一山的太皇山,巍巍險峻,松濤萬頃,東西綿延四十余里,賀岷公路宛如一條舞動的巨龍,逶迤在幽深的南河河谷。
隱藏在太皇山密林深處的神仙洞更激發了人們對灘歌神奇的向往。而白馬溝的牛舌將軍廟,黑池殿村的雷萬春遺跡,董坪的鄧艾屯軍故地,萬華寺的古樹,威遠寨的遺址,明清一條街,臥牛山森林公園等人文景觀,都彰顯了灘歌古鎮的文化風韻。
初到灘歌,首先映入視野的是雄踞鎮西雙龍山東麓的千年古堡威遠寨。走進堡寨,雄偉的寨門,厚實的城墻,似有當年風姿,東西狹窄,南北寬闊,四角碉樓痕跡猶存。與威遠寨隔水相望的坪頭山隋唐名剎萬華寺遺跡尤其引人入勝,一寨一寺負載的深厚文化積淀構成了灘歌獨具魅力的一道人文景觀。
如今的古堡,已成為人們觀光游覽的風景勝地。登臨古寨墻頭,樹影搖曳,美麗的灘歌山川盡收眼底,記憶飄遠,思緒紛飛,我們從吹過耳際的和煦山風中依然能感悟到威遠地區曾經鼓角爭鳴鐵騎奔逐的戰爭場景,感悟到往昔熱情奔放的地域舞蹈和秀麗迷人的山光水色。
收回思緒繼續前行,明清一條街是不容錯過的。如果說古老神奇是灘歌的最大特色,讓這里顯得極為古樸神秘,那么經歷了千年漫長歲月的威遠寨遺跡,萬華寺遺址上的殘垣斷壁以及流淌在現代文明之間的明清街建筑群,一再地提醒和告訴人們,這里曾一度是富庶繁華的經濟、文化中心。
俯瞰這里,好似一幅不著油彩揮毫寫意的水墨國畫,融注了太多的古典美術元素和文化注解。古樸幽靜的明清一條街與熱鬧喧嚷的灘歌新街相比,更加突出了沉靜安寧與古典內斂。
這條古街由北到南全長六百二十米,最寬處有八米,低矮的商業鋪面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邊。這條街道多是土墻灰瓦,眼中是原生態的古老民居。同行的朋友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原始的房子和街道,如果拍電影根本不需要搭布景。
古街的建筑物多達三百多間,大部分民居至今保存得較為完好。近年來,眾多考古學者和國內外媒體紛至沓來,使得古街和氣勢恢宏的武山旋鼓舞蹈一樣,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據古建專家考證,古街上的房屋有著明清時期北方民居的顯著特征,其中主街道的建筑物以明代建筑為基礎,結構簡單,裝飾簡樸。街道兩側的清代建筑院落造型別致,特色鮮明,是研究西北地區明清時期民間建筑風格的實物佐證。豐富渾厚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審美價值,是古街歷經滄桑依然永葆鮮活旺盛生命力的內在力量源泉。
漫步在幽靜的明清街道上,迎面而來的是錯落有序的老字號豆腐作坊、雜貨店、酒館醬鋪,以及一代代老郎中堅守了幾百年的墻壁漆黑的中醫藥店。與熱鬧喧嚷的灘歌新市井相比,明清街顯得那么清雅安寧,深深地潛藏了幾分緘默沉靜和悠長的內斂氣質。
數不盡的店鋪一座挨一座整齊地排列在街道的兩邊,成為明清街一張張值得炫耀的“門臉”,其實這條古街兩邊現有房屋遺存也僅有這些臨街的鋪面了。鋪面除山墻和后檐墻體用土坯外,其余部位都是木結構。大多院落布局巧妙,內有四明柱深檐住房,四扇門,窗子為兩層木結構,內層為內開窗扇,外層為透花方格窗欞,窗欞上貼以精美的剪紙,窗臺下用雕有精美圖案的青磚砌筑,具有南方建筑風格,也是當地僅存風格別致的土木結構建筑群。
漫步其間,穿過一道長長的過廳,走進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四合院里。這座四合院曾被分給了四戶人家居住。西廂的一間被主人翻修了,雖然修舊如舊,卻是紅磚青瓦,磚墻粉刷得雪白,還有锃亮閃光的玻璃窗。其前檐的主體仍是原先的木料,原有的木柱和柱墩等材質,使這座建筑顯得古色古香,別具風格。
駐足屋前細心觀察,在梁棟上發現了一些雕刻,其中的一幅菜瓜花卉的雕刻圖案,取材于當地人民原汁原味的樸素生活,因其題材新穎,與其他的八仙過海等歷史傳說為內容的雕刻有所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創作者的大膽構想和匠心獨具。
邊走邊看,不遠處一座雄偉的“虎頭門”讓我停下了腳步。這座院落應該是古街最為宏大的建筑,極為氣派壯觀。傳說這里的主人是考取了功名的儒者,他的庭院深宅自然與眾不同。“虎頭門”的兩面各有四間鋪面,加上“虎頭門”的過道,共是九間房子,檁、椽都是當地最上好的松木材料,歷經了三四百年的風雨,仍然穩健牢固。走過光線稍暗的長長過庭,里面又是一座四合院,因年代久遠,新主人已在原有的地基上翻修了新房子。遠遠的面對那被當地人稱為“旋腳柱”的威儀的“大宅門”,我似乎看見一位慈祥長者,與一大幫文人雅士坐在鳥語花香的四合院里,吟詩作畫,品茗對弈,怡然自得,盡情地享受溫暖的陽光。
走出“虎頭門”,緊接著來到不遠處的山陜會館。曾經繁華的灘歌是云、貴、川的茶馬商人們必經的商業碼頭,明清時代長期奔波在外的客商們,在會聚于灘歌這塊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商業繁榮的集貿寶地時,很想歇下腳來相互交流商機,便集資修建了山陜會館,成了專供他們享用的歇馬店。看似普通的建筑,卻隱伏了南來北往的巨大商業秘密,成為溝通東西南北四海商家貿易往來的中心集鎮。
如今的會館,多了幾分寧靜,更為古鎮增添了迷人的風韻。歲月在它身上留下的不只有痕跡,更多的是為它描繪出迷人的色彩,勾勒出更加靜謐的美好。雖歲月洗禮,卻歷久彌新。
夕陽西下,青山鍍了金,河流泛著夕陽的余暉,整個古鎮沉浸在橙紅色調的歸家氣息之中,顯得更加柔和,更加動人。
古鎮,總有說不完的神秘往事。一條為客商朋友遮風避雨的風雨廊,一座給過往旅人提供方便的驛站……這些掩藏在小鎮里的點滴過往,歷經歲月的沉淀,便成了古鎮的文脈,令人多了幾許讀之不盡、品之不竭的韻味與厚重。
相關鏈接
武山景點推薦
武山水簾洞
武山水簾洞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為絲綢之路上的一處石窟寺院。因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故得此名。
水簾洞石窟群建于十六國時的后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水簾洞石窟群主要的遺存共有三處,即拉梢寺、水簾洞、千佛洞,其中最讓游人青睞的自然是拉梢寺大佛崖號稱世界第一的摩崖大佛彩繪,但水簾洞卻是處在三處遺存的核心位置,人們便以“水簾洞石窟群”來命名這三處遺存。
水簾洞石窟的建造者充分利用天然洞窟的構造,從摩崖淺龕到以崖體做壁畫,以懸塑、浮雕和壁畫結合的佛教故事為主。原洞壁內現僅存壁長17米、高8米的一方北魏時期的壁畫,按內容以組畫形式布局。端莊的釋迦牟尼坐居其中,周圍以飛天蓮車簇擁,講經說法。看飛天動人的曲線,身上的紗衣迎風如荷葉飄舉,其姿態之輕盈,神態之優雅,令人嘆為觀止。
草川大草原
武山縣城東南約50公里,有一處綠波延綿起伏、空氣潔凈的高山草原,這就是草川大草原。草川大草原處在武山縣、甘谷縣、禮縣三縣交界處,草原面積達數萬畝,海拔在1700米—2600米之間,屬西秦嶺山地。這里四季風景優美,是武山最大的草場之一。
置身草原,高遠空曠的天空下面,是明凈遼闊的草場,白色的羊和黑色的牛像灑落在草叢中的白珍珠和黑珍珠,一頂頂帳篷點綴其間,不遠處,有游人騎在馬背上,優哉游哉,或拍照或奔馳。這里一年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天山花爛漫,姹紫嫣紅,如煙如夢;夏季綠草如茵,碧波浪涌,養心養眼;秋天云纏霧繞,層林盡染,美麗迷人;冬天銀裝素裹,瓊花玉樹,一派北國風光。
魯班山
魯班山又名中峰山,是魯班溝眾多奇特沙礫巖形成的眾山中的一座山峰,海拔1600米—1900米。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20公里處的魯班峽中,與遐邇聞名的水簾洞石窟毗鄰,與老君山以渭水南北相隔。清《寧遠縣志》載:“魯班山,縣北40里,俗傳魯班鑿洞居此,有古寺及流泉。”山上面積并不大,但山峰峭立,四周峭壁懸崖,山勢雄奇險峻,僅有一徑可攀援而上,奇峰險峻,林幽寺隱,風光幻化旖旎,為武山北部名山,其上曾有眾多廟宇,為武山著名寺廟之一,是古寧遠八景之一。
走進勝景峽谷,透過茂密的樹叢,露出一線天色。這便是傳說中魯班用一把利斧將一座大山劈開的地方。這里崖壁高聳,峽壑險邃。由“魯班試斧”“松林曉月”“仙人送子”“李白醉酒”等25處景點組成,每處景點都幽深至極,各具特色,令人心曠神怡。生長在懸崖絕壁石縫中的白皮松更為出奇,有些枝干長得像長臂伸出丈把遠;有些枝干卷曲拐扭甚至繞過旁的枝干斜刺往上長;有的倒懸下垂至數丈之外,在空中探頭探腦的作態,有的樹干挺拔扶搖直上,凌空展開它的綠臂,遠眺像個美麗的姑娘,有自己獨特的青春、秀麗、活潑。
木梯寺
木梯寺石窟群位于武山縣西南的馬力鎮楊坪村柏林山,始創于北魏,唐、五代、宋、元續鑿,后代重修和維修,是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一處十分重要的佛教藝術勝地。據明代重建木梯寺序記載:“龍川東北有名山曰木梯寺,歷代經營,內有‘十殿九洞二磚塔’二塔已無跡可考,最西有天然石佛一尊,較伏羌大佛略小。”石窟四周懸崖峭壁,僅有北側一山門可入寺內。古時入寺無路可走,所以在山門口絕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以便于人們攀梯入寺,石窟寺故名“木梯寺”。
出行貼士
交通:建議自駕出行。周邊的旅客進入武山縣有多種選擇。隴海鐵路貫通境內,天定高速穿城而過,蘭州的旅客可自駕蘭州至武山的高速,或搭乘蘭州至武山的客車抵達武山縣城,再從縣城行駛約20公里后即可到達灘歌鎮。
時間:四季出行皆能體驗不同景色,春、夏、秋季節出行最佳。
美食:作為歷史文化名鎮,餐飲風格自成一體。特色小吃有油鍋盔、油圈圈、洋芋饃饃、漿水面、腌肉韭菜包、馓飯、涼粉等,這些小吃有葷有素,甜咸酸辣,色味俱全,物美價廉,讓人回味無窮。最具特色的有烏龍頭、香椿菜等,有“吃一口、香一肚、補一身”的美譽,其口味、營養價值不言而喻。
購物:灘歌竹編久負盛名,背篼、席、笸籮、簸箕、篩、籃等生產生活用具應有盡有,還可根據客戶的要求加工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還有灘歌的木雕、泥塑惟妙惟肖,每件作品均是手工制作,做工考究,古樸雅致,都是購物佳品。
- 2024-08-31榆中興隆峽口 喊你來打卡
- 2024-08-31【鏡觀隴原】山丹濕地祁家店水庫秋日景色美
- 2024-08-31仿佛大自然“打翻”的調色盤 在武都提前感受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