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舜禮:對最新20條后旅游市場復蘇應謹慎樂觀
11月11日,國務院疫情防控機構下發的最新20條,對下一步疫情防控做出更具針對性的若干調整,受到了全社會和媒體界的熱切關注。我有一種直感,這是否意味著向旅游市場復蘇發出了信號,還應以謹慎樂觀的態度再加關注。

有熟人和網友問,謹慎樂觀是有條件、有前提的樂觀,還是相當于不大樂觀?我說,需要觀察一下疫情防控的具體變化,看一下異地旅行與旅游障礙的清除。
時至今日,疫情防控的新20條發出一周了,全國疫情防控發生哪些變化呢?這應是主管部門才能全面掌握的,作為普通的社會一員,只能從媒體報道、親友交流的信息中感知一些大概。
從媒體的陸續報道看,這幾天各地貫徹新20條已行動起來,如省市長調研防控現場、強調貫徹中央最新精神;行動迅速的地方已撤銷“中風險區”、“次密接者”等規定,出臺了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新規定;還有一些地方正在加緊研究出臺新的規定。
加之,當前的一波疫情正處于高企階段,來勢異常兇猛,15日一天全國本土新增病例1568人,北京市新增病例303人。這就讓一些地方的防控感到空前壓力,頭腦里總是繃著一根弦,一旦失控,將何以應對。
越是在這樣的疫情形勢下,越要全面準確領會中央研判調整防疫措施的意圖,在思想和行動上保持一致。疫情為什么久戰不克、不時反撲?記得前幾天某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官員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說新冠病毒現在的傳播就像是騎摩托車,而疫情防控舉措就像是開拖拉機,以這個速度怎么追得上、逮得住病毒?我也留意了張柏禮院士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談話,他對新冠病毒現狀和走勢的看法,與前邊所說的摩托車與拖拉機速度之比很相似,只是他使用的是防疫醫學的專業術語。因此,從防疫專業的角度看,當前進入了與防疫之初明顯不同的情景,恰好說明中央及時調整防控舉措的必要性,否則依舊堅持以這個速度去追殺病毒,那不就等于要開創現代版的“夸父逐日”,或不管外界怎么評論卻依舊挖山不止的“現代愚公”,人都累死了不說,最終目標卻也難以企及。
最近各路媒體對石家莊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尤為關注,也有一些未必客觀和中肯的報道,給外界的總的印象是,廣大市民紛紛行動起來,儲備了連花清瘟之類的藥品,更加注重戴口罩、洗手等,這恰好折射出億萬民眾全心抗疫的一條新防線正在構筑,如果在當前和今后新的疫情形勢下,需要全體民眾提升自我防護意識,這種眾志成城、天羅地網的威力是不可小覷的。
當然,也要看到目前個別地方依舊存在杞人憂天、層層加碼的防控現象,與新20條的要求明顯違背。例如,一位朋友20日要出差江浙的省會城市,被要求在抵達前要連續3天做核酸檢測;毗鄰北京的某省會搞出了綠藍黃紅四種標識,藍標就是有7天內低風險旅居史的人,相當于以前的中風險;一位朋友自駕離京3天而歸,說各處關卡依舊、出門困難重重……當然,目前正處于政策的“換擋期”,也有個別地方是未來得及進行調整,但愿層層加碼不會是有意為之。
因此,要把新20條精神真正貫徹下去,迫切需要有道德良知的專家出來講真話,對百姓、對基層、對官員客觀分析疫情實況,進行解疑釋惑;需要按照防疫新階段的特征,加緊進行醫療資源和防控資源的科學配置;也需要國務院疫情防控機構盡快派人到各地明察暗訪,廣泛受理和查處各地群眾的舉報,對違背新20條精神的各種行為,堅決予以糾正和曝光。
前天媒體報道了《文化和旅游部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文化和旅游行業防控工作的通知》,表示將不再對跨省游實施與風險區聯動,這是對新20條精神的對照貫徹。有自媒體稱之為“特大好消息”,我倒認為這沒有啥好激動的。眾所周知,旅游是跨地域的客源流動,在人為設置的藩籬和溝壑依舊縱橫交錯的情況下,旅游運行怎么能夠順順當當?至于有的報道說,大西南某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游客量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99.8%,除了頗感詫異外,也略有疑問:在世所罕見的3年疫情蹂躪下,全球旅游業難道真的還有一枝獨秀的“香格里拉”?
對當下旅游市場的復蘇前途,似可引用2000多年前屈原的那句著名喟嘆來比喻——“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對旅游市場復蘇持謹慎的樂觀態度,不是一種消極觀望,而是一種冷靜和理性。因為影響客源流動的諸多障礙,很難在一夜之間如秋風掃落葉,搞得一掃而光。
除此以外,豈有他哉?
?。ㄗ髡撸焊咚炊Y 系旅游資深專家,中國旅游報社前社長/總編輯 圖片由作者授權提供)
- 2022-11-17冬季露營熱度不減 移動儲能設備讓戶外活動更舒適
- 2022-11-17冰雪旅游客源地上海居首 達古冰川上榜熱門目的地
- 2022-11-17交通部:游輪復航初期應按不超乘客定額70%
- 2022-11-17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11月19日至20日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