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甘肅網6月20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任磊)“血染祁連志不渝,終得相逢迎花開。”6月20日晚,“建黨百年·春綠隴原”百場百部展演舞臺迎來了,以紅西路軍在金昌市永昌縣真實戰斗故事為基礎素材創排的音樂劇《焉支花開》,在歌聲里帶著觀眾重溫紅色記憶,再續歷史根脈。

晚間8時,黃河大劇院《焉支花開》演出拉開帷幕,在七律《焉支魂》的歌詞中,一段紅色記憶慢慢走進觀眾視線。
祁連山下,金水河畔,古老的水磨“吱吱”作響。冬日的田園雪花飄落清冷無比,這是1936年冬的河西走廊,注定不平靜。《焉支花開》故事就從金水河畔引出,帶著觀眾走進紅色祁連歲月。
這一年,紅西路軍進駐永昌縣,建立蘇維埃政權,勞苦大眾看到了翻身得解放的希望曙光。紅軍宣傳隊進駐金水鄉途中,解救了被馬匪擄走的青年學生王雪梅。


事實上,《焉支花開》根據紅西路軍前進劇團遭遇戰真實故事創排。這支1933年1月成立于川陜革命根據地通江縣的劇團,曾經被紅軍親切地稱之為“軍中百靈”。
1936年11月,紅西路軍前進劇團按照總部命令,從縣城出發前往永昌縣城東二十里鋪,慰問剛從古浪戰役撤退的紅九軍。當她們頂風冒雪趕到九軍駐地附近時,突遭大批馬家軍騎兵包圍。

危急時刻,團長周汝功帶領隊伍迅速撤退甘新公路南側郭家下磨莊,隊員們進入莊院后,迅速關閉莊門登上城墻,迎擊來犯之敵。
敵騎兵團以為進駐土圍子里面的人員就是紅九軍總部,多次發起猛烈攻擊。
團指戰員從攻擊態勢判斷,敵人誤以為莊園里的部隊是紅九軍總部,說明主力部隊尚未脫離危險,當即決定組織力量牽制敵人,為九軍總部安全轉移爭取時間。

《焉支花開》就依據這段歷史脈絡而來,被紅西路軍救下的青年王雪梅,參加到革命隊伍中來,在宣傳革命思想,幫助勞苦大眾中和宣傳隊長安黎明、隊員廖新華(小快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大家一起唱著《焉支花開》憧憬美好未來,宣傳革命事業。
宣傳隊在白色恐怖環境下宣傳真理,赴前線演出途中不幸遭遇敵人包圍,小快板及宣傳隊員全部壯烈犧牲。

歷史上,前進劇團堅持戰斗,護衛大部隊。但由于劇團是非戰斗部隊,武器彈藥很少,經過一天苦戰,團長周汝功、團指導員廖赤健、政委易維精等十余名干部,以及總部派出的保衛人員先后壯烈犧牲,隊員傷亡慘。她們在花一樣的年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英雄篇章。
《焉支花開》中,敵人卷土重來,安黎明為了保護群眾的安危,毅然挺身而出,被敵人帶走。王雪梅經過革命淬煉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者。

轉眼半個多世紀,當年被地下黨組織解救的安黎明將軍重返故地與王雪梅重逢,祭奠小快板及長眠于祁連山下的戰友,她們再次合唱《焉支花開》緬懷烽火歲月,暢談美好生活。時代在變,安定繁榮的祖國成為她們對長眠戰友最好的告慰。
現實中,1983年9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夫人、原紅西路軍前進劇團道具股股長王定國重返河西,在紅西路軍總供給部部長鄭義齋的遺孀楊文局等人的陪同下,來到前進劇團遭遇戰戰斗遺址,深切緬懷替日的戰友,并題寫“紅西路軍精神永放光芒”的題詞。

《焉支花開》由金昌大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創排演出,是甘肅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的重點劇目。實施初期,金昌大劇院演藝有限公司邀請省內知名導演團隊、作曲人員深入永昌烈士陵園、新城子鎮大沽政治部遺址、永昌紅西路軍指揮部舊址等地采風,實地調研收集創作素材,立求真實再現紅西路軍感人故事。

厚植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金昌市是一塊革命的紅色沃土,轄區內永昌縣是紅西路軍與敵鏖戰的主戰場之一,是紅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重要見證地,在紅西路軍征戰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義。在紅西路軍征戰河西歷程中,永昌是紅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唯一駐扎過的縣城,且長達40天;是紅西路軍最早建立縣級蘇維埃政權和建立鄉村蘇維埃政權最多的地區,也是群眾對紅西路軍提供補給最多的地區。這些厚重的文化積淀都為《焉支花開》創作帶來豐富素材,真實的故事深深打動在場觀眾,大家以熱烈的掌聲致敬紅西路軍,擁抱嶄新時代。

相關新聞
- 2021-06-21嘉峪關:運用高科技手段保護文化遺產
- 2021-06-17“環西部火車游·美麗鐵路” 紅色研學專列載夢啟程
- 2021-06-17元古堆村有了鄉村文化旅游節
- 2021-06-17甘肅紅色之旅紀念登機牌首發 總量80萬張 涵蓋省內20個紅色景區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