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12月21日電(文靜)近日,新華社高級記者、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誠的新作《有溫度地記錄歷史:新聞傳播實務筆談》,由新華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與讀者見面。這是他繼《鎮版報道的氣質養成:新聞通訊采寫實踐與感悟》和《聞道初新:馮誠新聞作品選》之后,為業界、學界帶來的第三本新聞實務類著作。

32年新聞記者生涯,4年新聞傳播學界經歷,從業界新聞采寫一線的豐厚實踐,到校園教學科研語境的熏陶,馮誠在身份的跨界和視角的轉換中,不斷努力使自己從“術”的積累向“道”的層面提升。該書選收了他多年來撰寫發表的一些探討新聞傳播實務類的業務文章,以及在新聞傳播業界、學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各類專題講座稿等共40篇。全書按照內容特點分編為“談經論道”“平臺引領”“案例解碼”3輯。書中既有如何從做好采訪記錄開始筑好新聞報道“大廈之基”的得失之談,又有如何以工匠精神苦心打磨精品佳作的從業感悟;既有策劃指揮重大戰役報道、深度調研報道、突發事件報道和熱點輿情引導之范式探討,又有他親身領銜采寫典型報道的案例解碼。該書以“筆談”形式出現,它不是系統地面面俱到地談論新聞傳播實操地教科書,而是有選擇地對新聞傳播實踐中一些專業性較強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或當下輿論熱點問題進行話題式的交流和討論。
新作的出版發行也引發了業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崔士鑫說,細讀這一“有溫度”也“見火候”的理論與實務兼具、由“術”入“道”的新聞學著作,或許就能夠體味一位“跨界”新聞人的專業境界與價值追求。江蘇省記協主席、高級記者周躍敏點評說,新作兼具實操性和學理性,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生動教材,相信一定會受到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專業學子的歡迎和追捧。湖北省記協主席、高級記者向培鳳說,該書有細節的雕刻,有思辨的深度,更有情感的厚度,通過解構優秀的新聞作品,復盤采寫的心路歷程,詮釋如何在事件的客觀記錄中浸潤人文的溫度、在流動的事實中勾勒歷史的脈絡。甘肅省記協主席郭錦詩說,馮誠先生是深受甘肅新聞界尊重的一位老新聞工作者,相信新書會成為新聞工作者的良師益友。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胡正榮說,新作不僅為新聞同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分享,也為高校新聞傳播課堂貢獻了生動的教學案例。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說,新作值得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從中可以體會和學習一位資深媒體人是如何用文字記錄歷史、表達情感、扶持正義,體會什么叫文字精煉、準確、優美并富有感情和生命。
做“有溫度”的新聞,做“有溫度”的記者。馮誠的記者生涯于1985年6月從新華社甘肅分社開始,在一線記者崗位8年多時間。1996年12月起,先后輾轉新疆、甘肅、湖北、江蘇四個新華社國內分社擔任社長、首席記者。退休后,于2019年3月受聘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從事新聞工作30多年,有近百篇調研稿件得到中央和省部級領導批示并推動實際工作。(完)
- 2023-12-25定格載人航天事業發展足跡
- 2023-12-25“一帶一路”新十年
- 2023-12-22萬花筒中的世界與生活(新作評介)
- 2023-12-22《瓦釜蟲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