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東鋒
從農耕文明中走來,慶陽一路耕讀傳家,一路書香飄逸。
走進慶陽鄉村,在老百姓的大門上,常常能看到“耕讀傳家”四個大字。耕讀傳家原指既耕田又讀書,耕田,就是事稼穡、豐五谷,以養家、糊口、立命;讀書,就是知詩書、達禮義,以修身、養性、立德。耕作之余,念念經典書,聽聽圣賢話,平平靜靜的生活,潛移默化的教育,是古人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后來引申為既學做人,又學謀生。有道是:足下踏阡陌、荷鋤讀經緯,腹中懷帷幄、揮筆耕乾坤。說的就是耕讀傳家。
千百年來,滄海桑田。慶陽耕讀傳家,久久傳承。這里重教興學,筆墨飄香,書聲瑯瑯,既有享譽史冊的李夢陽、王符等人文大家,也有提筆能寫、出口成章的普通布衣。“書法之鄉”鎮原縣,群眾素有讀書練字的傳統,走出了40多位中書協會員。引起文壇關注的隴東鄉土文學、慶陽詩群等文學現象,遍布城鄉的讀書沙龍、朗誦協會等文化團體,是書香慶陽的“最美篇章”。
走進新時代,耕讀傳家的慶陽,積極創建“書香機關”,開展全民閱讀、經典誦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潤澤品質、涵養氣質。淡淡書香飄,一身書卷氣。嶺上塬下,書香慶陽正遠行。
來 源:慶陽市委網信辦
- 2022-12-12簡牘再現秦至西漢早期的律典
- 2022-12-09為什么要了解學術史?
- 2022-12-06文史哲周刊:漢語哲學的任務
- 2022-12-05也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