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要聞

      天水作家黎潔獲2021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獎二等獎

      22-11-14 15:05 來源:新天水 編輯:張蘭琴

        新天水訊【記者 徐媛】近日,由《海外文摘》雜志社和《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社主辦的2021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獎在北京揭曉,評選出年度散文一二三等獎、“十佳散文獎”、“十佳散文集獎”等獎項。天水作家黎潔的散文《鳴唱的麥蟬》榮獲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這是繼2020年獲獎后,作者第二次獲得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獎。

        黎潔,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發表于《散文選刊》《中國散文詩》《中文導報》《青年文學家》《速讀》等。散文詩入選《中國散文詩2017-2018年選》,報告文學入選《這里的花開了》,散文作品兩次在中國散文年會中獲獎。

        中國散文年會主辦方——《海外文摘》雜志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社副主編黃艷秋這樣評價黎潔和她的鄉情散文《鳴唱的麥蟬》:語言簡潔,有詩的跳躍,油畫的質感,她筆下的故鄉,像一只鳴唱的麥蟬,振翅開唱,唱著你的童年,我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

        著名作家、詩人汪渺說:“魚靠水活著,文章靠細節活著,作家靠文章活著。黎潔的散文《鳴唱的麥蟬》,細讀之后,我倍感欣慰。它標志著黎潔藝術的眼睛睜開了,會捕捉生活的細節了。但愿她的藝術眼光永遠亮著!“

        蟬聯三屆甘肅兒童文學八駿的趙劍云說,《鳴唱的麥嬋》語言干凈、淡雅、詩意,字里行間,百般滋味,滿含著昔日的人間煙火氣,麥嬋是豐收,是母愛,是悠悠綿長的追憶,是再也回不去的舊時光。

        一年一度的中國散文年會,是國內散文界最隆重的年度盛典之一,自2007年12月在北京舉辦以來,每年從全國報刊、出版社發表、出版的散文作品中,評選出最優秀的一批散文和散文集,迄今已成功舉辦15屆。

        據悉,受疫情影響,散文年會評獎活動三次延后。談到本年度獲獎散文的亮點時,《海外文摘》雜志社執行主編、著名作家蔣建偉認為:“散文創作必然緊跟時代的腳步。當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變得越來越常態化之后,整個社會的心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作家們的眼光往往關注我們日常生活的心理體察、現場主義的表達,特別是涌現出了一些有思想、有歷史、有靈魂拷問的散文,讓人陷入文化的一種思索當中。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作家們必須肩負起新時代的擔子,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知道自己的文章是為了人民而書寫的。”

        鳴唱的麥蟬

        黎潔  

        郭臺村的六月,老紅的日頭,早早把鄉親們鍍成了隨意雕刻的銅像。明快的彎月鐮,把太陽的金光閃成銀光,“呲呲”地在麥稈間輕呼,長了三個月麥子與土地瞬間分離,順勢躺在人懷里,露出帶著斜度的麥茬兒。

        蒸籠一樣的天氣,快要悶炸了,蟬和螞蚱決賽,鄉親和霈雨(方言,暴雨)比賽。

        云走南,雨翻船。烏泱泱一片云向南面壓過去,要趕在白雨前收完,要不,下幾天,麥就芽了。

        收割中的麥地,像一道金色的海岸線,麥浪涌來的波紋里,戴著大草帽的漢子,像一顆顆蘑菇貝,嵌在田野間。他們把汗衫脫了,露出黑瘦的肌肉,汗水在臉上、身上匯成小溪,也顧不得擦上一把。一抬頭的功夫,有收割的喜悅,掛在亮白的牙齒上。

        在他們眼里,高過地平線的麥芒,是糧倉里堆成錐形的麥山,是一家老小碗里的漿水疙瘩(方言,面條),是剛出鍋的麥蟬、花花卷,也是孩子上學的學費,媳婦的一件花汗褟兒(方言,薄上衣)。

        空氣里,濃郁的麥香和著黏稠的汗味,捆成一捆。

        先割一小把麥子,一分為二,沿麥穗脖子擰個節,彌成一條麥繩,割上三把兩把,放在麥繩上,最后拿麥繩打個活結,一捆麥一氣呵成,毫不含糊。

        我汗流浹背的父親,卡在一大架子車麥子中,像一把老鐮刀,吃力地移動。遇上下坡路,父親得把兩根車桿扛在雙肩上,我抓著捆麥的大繩,像一只麥蟬,牢牢粘在麥子上,腳踩在車后面的“剎車”(圓形,用舊輪胎做成)上壓車。“剎車”擦著地面走,再陡的山路,速度不會過快,方向也不會失控。我們走走停停,一路走,一路塵土飛揚。

        “煙瓶煙,冒冒煙。

        牛皮響,種夏田。

        夏田黃,割倒場。

        連枷打,簸箕揚,一揚揚到寧遠縣,

        寧遠縣來割綢緞,綢緞割下縫襖襖,

        襖襖縫下一朵花,擺擺挪挪到我家。

        我家屋里一缸酒,案子底下臥下一窩黃連狗。

        打一鞭,不動彈。

        打兩鞭,不動彈。

        扭絲門兒半掩兒,兩個姐兒擰線兒。

        扭絲門兒打開來,兩個姐兒做麥蟬。

        鍋里飛出八個蟬,煽著翎膀鬧收成。”

        剛打碾完,大人們都會去南河里打湫水(方言,洗澡)。溜黑的孩子們唱著歌謠,從虛晃的草垛里鉆出來,臉上、身上的汗漬掛成了小蚯蚓,顧不得擦去,就挨個兒倒立在場圃邊的矮墻上。不久,就被一股特殊的香味趕回了家。

        被蟬吟鳥語吵醒了的陽光,從樹縫里跳躍到地上,搖曳著圓圓的影子。太陽的光是圓的嗎?

        我把眼睛瞇成縫,抬頭,發現空中飄浮著白花花的麥蟬,它們都穿著白色大喇叭裙,上面綴著紅色的小梅花,褐色的豹紋,冒著熱氣;它們動作不一,有的雙手叉腰,有的兩手抱頭……隨著音樂旋轉,轉著轉著,我也轉成了一只穿裙子的小麥蟬,而小黑,轉成了一只大黑蟬。

        小黑不是小狗,是我們的發小。他和藥罐子父親相依為命,家里窮得只剩塌房爛院。他的母親生下他,就跟著外地小老板跑了。他從小就吃百家飯長大,更多時間是風餐露宿,硬生生把四季活成一只蟬。

        他皮膚黝黑,渾身是土,鼻子下面掛著的兩串黑色鼻涕蟲,也沾滿了灰土,干貼在皮膚上。這黑鬼一天到晚激上爬下,就是為了捉蟬,他說蟬的叫聲里有鋼音。

        這不,他正用臟污的食指和拇指卡住蟬頭,鍍銀的蟬,倔強地振動著翅膀,發出“嗶——嗚——,嗶——嗚——”的抗議聲,吵得伙伴們捂住了耳朵。那蟬的聲音,是振出來,還是唱出來,是嘴里唱的,還是翅膀唱的,終于弄清楚了。

        大姐剛灑掃好院子,在院子中間擺好供桌,母親的第一鍋麥蟬就蹦跶出鍋。母親嘴里念念有詞,唯一的供品就是一笸籮熱麥蟬。約莫供十分鐘后,再把麥蟬分給孩子們吃。

        小黑拿著母親給的雙份麥蟬,叼了一大口,張著一只黑翅膀飛了。

        一口麥蟬下去,溫糯的麥香浸入肺腑,甜透了心。我順勢坐在灶前的木凳上,燒起火來。

        烙饃炒豆,文火滿鍋。我左手往灶間塞麥柴,右手拿攪火棍,低頭,把火挑到鍋底。調皮的灶火,把我的臉蛋烤成陰陽臉。母親并不回頭,道,“我娃的臉就是心疼”。我看著母親的側影,感受到她眉眼里漾著的笑意。

        母親把糅了堿面的發面搟面,再沿中心切成四個小扇形。取出其中一個,沿兩邊的半徑,各切出三個細條,每個細條朝上拉,從末端開始卷成蝸牛狀,六只蟬足左右對稱起來,圓心部分不切透,用細竹棍搗兩只眼睛,身體上做上紅色的梅花(由五根齊頭的細竹棍扎成一捆,再蘸上紅色食用染料做成)。這樣,一只靜立的麥蟬,抱頭、振翅、開唱。

        五黃六月,是一段豐滿的日子,麥蟬叫了,天就熟了。

        忙倒(方言,特指割完麥)后,新麥面下來,家家都要烙麥蟬。一說麥蟬是喜蟲,吟唱著豐收曲,以示紀念;二說麥蟬是靈蟲,為保來年風調雨順,以蟬祭天。

        新麥發面,麥稈燒火,待下鍋烙出褐色的火疤,蟬細軟的身體,逐漸變厚變熱變硬,一股由內而外的清香升騰起來。

        這真是件奇怪的事呢。相貌平平的母親,長著小樹枝一樣糙的雙手,僅用一把面,就能做出好十幾種美味。

        那天中午放學,不知道母親干啥去了,我又餓又乏。直到同學喊我去上學時,母親才匆匆趕來。一進門,母親水都不喝一口,就洗手做飯,邊洗邊說:“娃餓了,一點活趕完了才來,你等一下,媽給你先炒個雞蛋。”

        “遲了!不吃了!”看著她高高卷起的褲腳,我氣不打一處來,頭也不回地去了學校。

        還沒等第一節課下,我就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

        說是我媽給我送的午飯。我打開鋁飯盒,里面躺著兩個溫軟香糯的麥蟬,還有幾個洗好的粉色小水蘿卜。水蘿卜下麥蟬,麥香加蘿卜香,香得直掉眼淚,我吸溜著鼻子,幾乎是風卷殘云地下肚。

        那可是我吃過的最香的一次饃了,那味道終生難忘。

        多年以后,遠嫁他鄉的姐姐打來電話,訴說她如何想吃母親烙的麥蟬,如何用最優等的精細白面,備了爐子柴火,自己一遍遍嘗試,但無論怎么嘗試,都做不出母親做的那個味道。

        我深以為然。走遍千山萬水,吃過好多美食,始終都沒有母親做的那個味。

        總其原因,不是廚藝的問題,而是食材的緣由。當初母親的食材,新鮮、純天然、無添加。那些頂著嫩綠芽、粉紅頭、雪白臉的小水蘿卜,那些蜷著長腳的麥蟬,滲著母親的汗水和疼愛,一直幽居在我們的味蕾中,無可替代。它們會在所有暗淡的時光里唱響,像母親哄我們睡覺時哼的歌謠,輕綿、溫暖、治愈。

        這世間,回不去的,何止是故鄉。那個純天然時代,也回不去了。

        漂泊異鄉,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途。會累,會想家,也會想母親灶間飄出的香味。每每一回家,我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總是搖搖晃晃扶著灶臺,喊著要端掉電磁爐,給她的老孩子張羅一頓柴火飯。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干|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免费看黄色a级片| 69av免费观看| 污污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第44页|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老子午夜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bt种子资源|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久久本网站受美利坚法律保护 |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日本1在线观看|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手机在线视频你懂的|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香港三级理论在线影院|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久久综合热88|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8888奇米影视笫四色88me| 无限资源日产好片|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 蕾丝视频在线看片国产|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波多野结衣教师中文字幕|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