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的宗山古堡
□黃衛來

宗山古堡
援藏期間,曾經數次路過江孜。這是因為,江孜就在拉薩前往日喀則的一條通道上,更重要的是,我總想到這個西藏著名的“英雄城”去感受遠去的硝煙,祭拜英勇殺敵、保家衛國的先烈。
在藏語里,江孜意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江孜城位于年楚河的中上游,年楚河發源于西藏中南部靠近不丹的寧金抗沙冰川,是雅魯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當地人稱年曲、釀曲、娘曲。在藏語里,“曲”即指河。年楚河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美,因此,江孜素有“西藏的糧倉”之稱。站在江孜城高處向南望去,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青稞地,綠色的青稞苗中點綴著各色野花,色彩斑斕。
到江孜,最應祭拜的地方就是宗山抗英遺址。遺址包括抗英炮臺、抗英勇士跳崖處、江孜宗政府議事廳等。另外,在江孜縣歷史文化陳列館內,還設有抗英遺址展廳,收藏當年江孜抗英軍民使用的藏槍、藏刀、土槍、土炮、弓箭、盾、矛、吾爾多(拋石繩),以及抗英照片、抗英雕塑等。在歲月的長河里,它們都是江孜人民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歷史見證。
發生在1904年的江孜保衛戰,是西藏人民反帝戰爭中的最大一次戰役,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04年,英軍悍然發動了對西藏的第二次武裝入侵,從亞東進占帕里。在曲美雄谷戰斗中,藏族軍民英勇頑強,沒有讓英軍占到一點便宜。后來,狡猾的英軍首領榮赫鵬謊稱要談判,使詐讓藏軍熄滅了手中火槍的點火繩,之后,對來不及應對的藏軍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藏軍共有1400多人犧牲,僅有380人幸存。
英軍在曲美雄谷令人發指的行徑點燃了當地藏族軍民反侵略的怒火,在英軍所到之處,他們自發組織起來攔擊敵人,焚燒敵人的軍火糧食,封鎖消息,破壞交通。他們用長刀、梭鏢、棍棒進行游擊式的阻擊,以血肉為城,使兇殘的侵略者的推進速度十分緩慢。
然而,英勇掩蓋不了武器裝備落后的事實,肉體的城墻也經不起太多的掃射和炮轟。4月10日,英軍乘勢侵占紹崗,11日進迫江孜。此時,江孜已經無險可守,完全暴露在了侵略軍的槍口下。西藏地方政府當即動員各地藏民組織民團武裝,向江孜一帶集結,16歲至60歲的男性都被動員了起來,在侵略軍抵達江孜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就有1萬多藏族軍民聚集到江孜、日喀則及拉薩到江孜的大道上。而此時,侵略軍也開始了對江孜的增援,最多時侵略軍人數達到了5000人。
5月3日,英軍向江孜以東的卡羅拉進犯。卡羅拉山口是拉薩、日喀則的分界線,也是從拉薩到江孜的必經之路。電影《紅河谷》的主要取景地就在卡羅拉。起初,他們企圖先從兩翼迂回,控制攔阻墻后面的制高點,再發起攻擊。由于繞路過遠,且兩翼巖石陡峭,攀登困難,后又放棄了這一計劃。
5月7日上午,英軍被迫從攔阻墻正面發起進攻,以一個半連沿河床前進,以一個連向藏軍左側陣地攻擊,以半個連向右側攻擊,其余部隊隨同炮兵行動和守衛營地。西藏民軍依托有利地形,頑強抗擊,大量殺傷敵人。經4小時激烈戰斗,斃敵軍官1人、士兵17人,迫使侵略軍龜縮在山峽中,陷入“絕望之境地”。
當日下午2時,侵略軍再次發起進攻,在優勢火力支援下,占領了藏軍右翼一段攔阻墻。藏軍增援部隊500人立即集結向前機動,準備奪回失去的陣地。但由于英軍預備隊已從藏軍右翼投入了戰斗,藏軍的機動受阻。為了改變不利態勢,藏軍在左翼連續組織了三次陣前突擊,但均因遭敵機槍火力的攔擊而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很快,從右翼突入的侵略軍占領了藏軍側后高地,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藏軍被迫退守,雖說在兵力上占有優勢,戰士亦不乏勇敢精神,但始終未能阻止英軍的進攻。然而,侵略軍在占領卡羅拉后,得知江孜駐地被襲,不得不急忙撤軍回救——原來,日喀則民軍得知侵略軍大部進犯卡羅拉后,立即以1500人直插江孜,控制城區,并對英軍營地發起圍攻。
“圍魏救趙”的戰術奏效后,藏軍很快占領了帕拉村、白居寺、曲龍寺和宗政府等要地,控制了整個江孜城區,并包圍了榮赫鵬駐地江洛林卡。
藏軍雖然英勇無畏,但因大多數是征召入伍不久的新兵,加之武器落后,缺乏嚴密的組織和得力的指揮,不能有效消滅敵人。英軍正是看到了藏軍的這一弱點,在加緊防御的同時,也有了一定的喘息甚至反撲的機會。藏軍很難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帶著冷兵器沖鋒,并且殺死敵人,但他們因保衛祖國、保衛家園,而表現出的向險而行、舍生取義的英勇氣概和精神,卻讓敵人膽戰心驚。
藏軍的反擊讓侵略軍手忙腳亂,直到卡羅拉的侵略軍撤回江孜后,他們才有時間松口氣。戰局的變化,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其英印事務大臣布羅德里克聲稱:“政府業已決定,不管什么生力軍,只要印度政府認為必要,均可調往江孜去。”
英軍強大的增援與先進的武器使江孜軍民面臨一場更加嚴酷的戰斗。6月28日,英軍切斷了江孜通向拉薩、日喀則的道路,并切斷了水源。雙方經過一場短暫卻破裂了的談判后,7月5日下午,侵略軍向江孜城區發起了進攻。此時的藏軍已完全處于劣勢,在侵略軍密集的炮火之下,城內藏軍尸橫遍野,最后的據點只能是宗山之上像縮小版的布達拉宮一樣的宗山古堡。
侵略軍鏟平了宗山之下的民房等建筑,將宗山古堡計算至大炮射程內,古堡之上被炸的藏軍像樹葉一樣紛紛飄落,但即便是這樣,藏軍仍然堅守了古堡3天。3天后的傍晚,古堡守軍總指揮拉丁巴決心夜襲敵營,他慷慨激昂,向自己的下屬作了最后的宣言:“我的生命雖然屬于自己,但我決不在侵略者面前茍安偷生!”
說完,拉丁巴率數十名藏兵揮刀殺向敵人,發起最后的沖鋒,最終全都倒在了英軍的槍下。受到拉丁巴的感染,古堡的守軍決心沖出重圍,但和拉丁巴一樣,他們大多數人都倒在了沖鋒的路上,只有500人從山后小道成功突圍,但這500藏軍最終彈盡糧絕,為不成為侵略軍的俘虜,全部投江殉國。
在江孜保衛戰中,面對武器先進、訓練有素的英軍,英勇的藏軍和民兵在彈盡糧絕時仍頑強抵抗,無一人被俘或投降,充分體現了藏族人民寧死不屈的偉大精神。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英勇抗敵的悲歌,讓江孜成為雪域高原的英雄之城!
英勇的西藏愛國軍民在江孜抗擊英國侵略軍達3個月之久,為保衛祖國神圣領土作出了巨大貢獻。雖未能最終取勝,但藏族軍民英勇頑強、血戰到底的意志和精神永遠值得國人自豪和學習!如今,宗山古堡仍保留著1904年江孜軍民保衛祖國領土的抗英炮臺,宗山前的英雄廣場上矗立著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它昭告世人:即便在國家最貧弱、列強四面環伺、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利形勢下,包括西藏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都寧死不屈,以落后的刀槍對抗侵略者的先進武器,不惜拼盡最后一滴血!
- 2022-08-05“鐵路專業系列教材” 出版發行
- 2022-08-05古建筑變身城市書房
- 2022-08-03《上海合作組織世界遺產全集》面世
- 2022-08-03施普林格·自然:探索AI技術對出版流程與服務模式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