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家國情懷的歷史深度——讀陳繼明長篇小說《平安批》

千百年來中國人遠赴海外開辟新生活的奮斗史創業史,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潮汕地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曾讓作家老舍寫下“渴慕潮汕幾十秋”的詩句,這里幾百年來的先民為了謀生,一代代遠赴異邦,艱苦拼搏,報效祖國,留下了許多動人篇章。陳繼明的小說《平安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地理背景是潮汕僑鄉,在宏遠的時間跨度中,以近百年來那些由于謀生需要離開故土的僑胞為書寫對象,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心靈、風俗與情懷的動人畫卷。
小說所講的“平安批”,是潮汕人、閩南人下南洋之后給家鄉寫去的家信與銀錢匯票合一的特殊載體,是潮汕及閩南華僑與家鄉密切聯系的一個特殊紐帶。小說《平安批》扎實、沉靜而優雅地表現了中國人的奮斗自強與自信精神,以及富于地方風韻的歷史文化感。從故事層面上,作者說的是主人公鄭夢梅肩負重振家業的使命,在人漸中年之際,只身闖蕩南洋,由于懂文墨,會書寫,被聘為服務僑民僑屬的、郵政與銀行兼具的批局里的抄寫員。他勤勞聰慧講誠信,逐漸在異國他鄉自力更生開辦了一家兼具寄信與匯款的批局,專門從事為海外僑胞書寫契約、家信、郵寄匯款,“平安批”由此成為他一生的事業。鄭夢梅后來又發展其他產業,用積累的財富,扶助在外打拼的窮苦華僑,支援國內抗日斗爭。鄭夢梅的人生經歷是一代代潮汕僑胞在海外生活的縮影,藝術還原了一個特定歷史時期內海內外中國人艱苦創業的奮斗史,其中融入了中國百余年歷史的世事變遷,承載中國華僑華人艱苦創業的百姓心靈史,書寫了中國人在求生存發展中的大情大愛。作家穿越時空,撥開歷史迷霧,讓潮汕人的親情與鄉土情、家國情躍然紙上,那種重情守義、愛國愛鄉的赤誠情感在小說中得到了突出表現。
弘揚民族大義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潮汕僑胞每個個體都是作為家庭的代表去下南洋,都有各自的人生理想與追求。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華大地,中國人的田園生活秩序被侵略者打亂之后,在國將不國的時候,海外僑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義無反顧支援抗戰斗爭。他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反抗,不但是精神與道義上的反抗,更是用生命去捍衛自己的國土,一次次為國分憂、為民請命,均體現了中國人在民族危亡之際濃烈的民族大義大德,以及自我犧牲、舍身衛國和團結一致的精神。
中華文化精神作為這部小說的暗線貫穿始終,產生了感人的力量。鄭夢梅到異國他鄉之后,首先拜媽祖廟,從傳統上認祖歸宗,守住自己的文化根脈。他日夜思念自己的祖地,不忘系緊自己與家鄉的紐帶,而且勞作之外吟古詩、唱潮歌、唱潮戲,喝能壓舌頭有歲月感有年份的好茶。正是對中國文化的強烈向心力,鼓舞著他在人生困苦時克服一切艱難。鄭夢梅、喬治、陳光遠三個人物在船上的“講古”,深情敘述中國民間故事,傳統文化的根脈將他們緊緊聯系在了一起。他們三人結拜兄弟時,維護的就是中國人在遭遇禍福、涉及生死之時的“義”。作品于情節跌宕和人物命運浮沉的進展中,在描摹人物心路歷程和性格特征時,著意刻畫中國人的虔誠勤勞、雍容之氣和君子風范。通過接近書中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我們意識到,無論僑胞出身多么貧賤,對中國人延續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懷有深厚感情。作品即使在涉及男女之間的感情時,描寫也很含蓄蘊藉且富于詩意,突出了兩情相悅、厚重綿長的情感和相互尊重的情義。潮汕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很好保存和延續了中華文化中的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平安批》為讀者認識潮汕文化提供了重要參照。
對于陳繼明而言,這是一部突破自我局限之作。每個作家的創作都不可避免地攜帶自己故鄉的基因和受一方水土的影響,哪怕是風俗、飲食和起居習慣等諸種外在因素,都會對創作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更不用說一個人的語言方式、思維方式。比如讀《紅樓夢》,我們可以看到早年飲食對曹雪芹的影響。與北方人吃酸吃辣不一樣,南方人習慣吃甜吃淡,喝茶南方與北方在品種、時機方面也不一樣,林黛玉進賈府后發現大家是吃完飯就喝茶,與南方歇一會兒再喝茶不一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在北方出生并生活很長時間的人,陳繼明的創作經歷了由寫大地、寫鄉村、寫北方,向寫大海、寫都市、寫南方,以及由寫現實向寫歷史的轉變。作家陳繼明在體驗生活時發現,潮汕地區下南洋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僑批數量最多最集中,于他這個對潮汕文化較為陌生的人來講,從“平安批”這個角度去切入潮汕僑胞和僑批文化,展現潮汕地區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得益于他傳統文化底蘊厚實,文化眼光敏銳,以及對歷史的深入研究,也保證了他能夠跳出潮汕看潮汕,將遷徙、土地、回歸、家國等人類生存命題表現得生動而深刻。
(作者:梁鴻鷹,系文藝報總編輯)
- 2022-07-12一日看盡長安花
- 2022-07-04譜寫女性生命與航天事業交織的太空之歌
- 2022-07-04《中國飯碗》:值得用一生去講述
- 2022-06-28文化中國 星河璀璨——讀《荒野上的大師:中國考古百年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