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樊希安長篇小說《黃金團》:一幅壯闊的金色畫卷

巴爾扎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進一步說,那些暫未被書寫、未被關注的民族歷史,可以先交給文學。作家樊希安正是這樣做的。他的長篇小說新作《黃金團》,講述了一段至今鮮為人知的中國黃金部隊的故事。1979年3月7日,應國家黃金戰略儲備需要,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成立,主要擔負黃金地質普查、勘探和生產任務,為我國黃金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這支部隊已完成歷史使命。樊希安發現,世人對其所知甚少,更遑論明了它的貢獻。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他用40萬字為這支傳奇部隊樹起一座文學紀念碑。
《黃金團》揭示了黃金對國家的重要性以及黃金部隊組建的必要性。作者認為,黃金作為一種稀有貴金屬,是科學技術、國防建設和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同時,作為國際支付的準備金,它也是保證貨幣穩定的重要手段,黨和國家歷任領導人高度重視黃金的作用。小說以中國黃金部隊的誕生為背景,從一個團入手,圍繞山東萊州灣三山島金礦建設展開故事,突出展示了當代中國軍人的風采。一是特別能吃苦。書中借閻芳州之口說:所有軍人都辛苦,“基建工程兵最苦”,往野戰醫院送的傷病員,數基建工程兵的軍衣最破。二是特別能戰斗。三山島金礦最初想交予外國人開采,但他們提出的條件難以接受,于是國家決定自行建設。外國人斷言:中國人不可能開采如此難度的海底金礦。黃金部隊接受任務后,頂住巨大壓力,克服種種困難,最終順利完成了建礦開采任務。三是特別能奉獻。十一團來到三山島,官兵們都是和家人兩地分居,舍小家為國家。大家夜以繼日工作,有的戰士還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黃金團》的另一個重要價值是以豐富而準確的史料為基礎,抽絲剝繭地追溯黃金部隊的功績。書中人物雖然大部分是虛構的,但在引述史實時使用的則是真實人物姓名。作者參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史》《中國武警志·黃金部隊志》《中國武警志·黃金第二總隊志》《無言的豐碑》《父親的雪山母親的草地》等文獻資料,還原了黃金部隊從建制、發展到改革的全過程,掀開了被遮蔽的歷史面紗。小說還將黃金部隊的建設、發展置于當時的國家政治背景進行審視,在還原歷史的同時,保持著對現實的思考。
作為一部小說,《黃金團》塑造了鮮活復雜的人物形象,如溫文爾雅的蘇繼軒、耿直沖動的牛幸娃、書生意氣的閻芳州、單純和善的楊玉瓊、灑脫執著的左梅等。在語言風格上,通過巧妙而適當地添加方言及諺語,增加了小說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讓敘述活色生香。如梁占剛把手里的茶杯放下說,“別再‘蓋蓋搖’了,消息已傳得滿天飛。”“牛幸娃以為王好是來找他‘噴閑話’的……河南人把閑聊叫‘噴閑話’,也簡稱‘噴’。”牛幸娃說他讓著愛人楊玉瓊是因為“大讓小,哥倆好”。老金對苗麗萍說:“你這是河里冒泡——多余。”
《黃金團》以時間為線,以中國黃金部隊的重大事件為節點,將紛紜復雜的人物、故事、史實安放于16個篇章中,鋪陳開了一幅壯闊的金色畫卷。作者游走于虛構與非虛構之間,實現了歷史書寫與藝術想象的良好平衡,寫出了黃金部隊如金子般熠熠閃光的精神。(作者:趙泓 系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四川省社科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
- 2022-05-05三部中國文學作品與波蘭讀者見面
- 2022-05-05他們,已存在了萬千年——讀典籍里的中國工匠
- 2022-05-05三部中國文學作品與波蘭讀者見面
- 2022-05-05《中國共產黨百年法治大事記》出版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