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家塾課》入選“中國好書”

《豐子愷家塾課》

豐子愷

1955年,宋菲君(右)與外公豐子愷(中)一起讀報。

豐子愷給宋菲君的漫畫。
在剛過去不久的世界讀書日,“2021年度中國好書”的揭曉成為一大熱點。4月23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開幕。開幕式當晚,“全民閱讀大會·中國好書”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發布活動之一,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黃金時段播出。
“中國好書”是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下,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主辦的圖書評選活動。自2014年起,“中國好書”活動連續舉辦九屆。
“2021年度中國好書”共42種,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豐子愷家塾課:外公教我學詩詞》(全二冊)入選“2021年度中國好書”(少兒類)。
獨特的“私塾”教育:“由深入淺”學習法
蔡元培曾說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
現代著名畫家、作家豐子愷向來重視家庭教育,常常親自為兒孫講解中國古典文學,輔導他們學習外語。大外孫宋菲君從小就和外公豐子愷一起生活,是和豐子愷相處最久的孫輩,也是受豐子愷影響最大的兒孫之一。他接受了系統的豐家“私塾”教育,對外公獨特的授課方式印象深刻。在其所著的《豐子愷家塾課》中,宋菲君以親身經歷講述外公教他學詩詞的有趣往事,展現了豐家那段言傳身教的珍貴歲月。
宋菲君在書中詳細記錄了兒時的經歷,講述豐子愷具有特色的家庭教育——“課兒”(家塾課),豐子愷先生親自為兒孫講解中國古典文學,輔導他們學習外語。“課兒”的特點是“養成教育”,旨在提高孩子們的素質和修養。書中除了回憶場景外,還配有豐子愷的插畫以及古詩詞注釋,在紙本上真實還原當年豐家的家塾課。
對于子女教育問題,豐子愷一直掛在心上,并在書面上簡稱為“課兒”。豐子愷在逃難途中,只要一有機會就會進行豐家的“課兒”。其中“由深入淺”的學習方法,讓人耳目一新。豐子愷認為,一個人如果爬過了崎嶇的山路,一旦到了平原,就能健步如飛了,雖然這樣學開頭要艱苦一些,但以后的學習就會省力多了。豐子愷用漫畫的方式批判“成人式兒童教育”,他一貫主張興趣教育,引導孩子的興趣,發揮孩子的創造性。豐子愷還特別重視愛心教育,他認為人不能失去童心,一個擁有童心的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
有特色的“課兒”:在游戲中學習詩詞文賦
豐家有個非常有趣的家庭游戲“覽勝圖”,全家上下都會一起參與。他們常常在生活和游戲中熟悉詩詞,又將詩詞化用于日常,在日常的點滴積累中,打好傳統文化的堅實基礎。
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記述道:“那是一種類似飛行棋的游戲。”由六個人輪流擲骰子玩,六個人各代表詞客、羽士(即道士)、劍俠、美人、漁夫、緇衣(即和尚)。一些打麻將用的籌子當作錢,一半公用、一半分成六份。從勞勞亭出發,一直走到長安市,每人輪流擲骰子,擲到幾就走幾步,每到一處都有名稱典故,大家一面把玩,一面欣賞、交流游戲背后的典故和詩詞。
背詩詞的過程本身頗為乏味,但豐子愷家中的孩子都認為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覽勝圖”頗為符合豐家“游戲知識化”的宗旨。豐家孩子在游樂之中充分享受著詩詞的化育。豐家人十分重視這種游戲,每逢過年,家人聚在一起都會玩“覽勝圖”游戲。
豐子愷自創讀書秘笈:“二十二遍讀書法”
豐先生常對孩子們說,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青少年應該珍惜這份豐富的文化遺產,必須認真閱讀。豐家人念詩或古文,都會學著豐子愷拉長調子,有點像唱歌一樣。《滕王閣序》《古詩十九首》《長恨歌》等又長又難背的古文,都是用唱的方法來記憶的。
豐子愷還有一個自創的讀書方法,叫作“二十二遍讀書法”,對于一篇好文章(書),前后要讀二十二遍之多。豐子愷認為,想要真正學會讀書,把書讀透,一定需要精讀,而精讀首要做的功課就是盡量熟悉,甚至是記誦,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從唇齒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是記憶之本。所以,豐子愷非常強調讀書要讀夠一定的次數,在熟悉的情況下,揣摩書中的精髓內容。
在學校教育高度發達、社會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回看豐子愷先生的家塾課,我們能發現其中許多珍貴之處。(記者 張杰 華東師大出版社供圖)
- 2022-05-06《懷沙集》:活著其實都是為了少點遺憾
- 2022-05-05《品讀西柏坡》:一本黨史學習教育的好教材
- 2022-04-28情真意切 涓涓流淌
- 2022-04-25重新被打量的“自然”——讀哨兵詩集《在自然這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