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傳》:只為一次熾烈的綻放
合上500多頁的《渴望生活——梵高傳》,望著封面上一個幽靈似的自畫像,我已淚流滿面。家里的阿姨目瞪口呆:“您看書都能哭,那看電視電影是不是更要哭?”不!到了我這個年齡,能情不自禁無法控制地落淚是很難的。“人是無法把告別畫出來的。”我的眼前一直盤旋著梵高在自己精神健全而有理智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愿望處置了他生命中18個“告別”的畫面;我的腦海一直想象著梵高既愁腸百結,又毫不猶豫地把左輪手槍壓住自己的腹部、扣動扳機的瞬間;我甚至看到了他的墳墓四周種滿了金燦燦的向日葵……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美國著名傳記小說之父歐文·斯通26歲時的成名作,被譯成80余種文字,感動過億萬讀者。我讀的是由北京出版集團2021年2月出版、常濤翻譯的書。我讀了不少人物傳記,為何對此情有獨鐘?這緣于幾年前暑假我到荷蘭梵高藝術博物館欣賞他黃金時期最珍貴的200幅畫作,進而將其高清圖仿真復制品《向日葵》懸掛于學校,感受花瓶中14朵獨一無二的向日葵的線條、色調、色彩,感悟其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的禮贊、對幸福的渴望。讓師生也能體會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誠摯、熱烈綻放著的生命。每每回到家,我看著梵高的“《星空》”,被畫中那種生命的、流動的、透明的、充實的空氣包圍,被整個畫面洶涌、動蕩的藍綠色所吞噬,一切的煩惱、疲憊都煙消云散,留下的只有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
由此,我想通過這種已經被定位了的大師的高清圖仿真復制品走進這些藝術家,得到美的享受,進而閱讀他們的傳記,讀懂他們的童年、少年、中年、晚年,了解他們的背景、性格、修養,以及命運的跌宕,知曉時代已賦予了他們的地位以及風格。通過閱讀文學的形式與這些已被定位了的大師再度重逢,產生共鳴,這種重逢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遐想、寄托甚至是喜悅,也讓我們去聯想藝術家的很多不可知,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哀傷和眼淚。
我的父親曾是湖南省書協會員,姑姑也擅長繪畫,堂哥曾任湖南懷化師院美術系主任,他們的這種功底與修養熏陶了我,并提供了我學習的土壤,只是遺憾,我缺乏這樣的天賦。但我從未放棄過對文學的追求、對美的追求與向往。
現在大家都很忙很辛苦,無暇去觀賞一幅畫,也不懂怎樣欣賞。尤其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上學時沒有專業的藝術教師引導、走向社會沒有專門的時間看,不少人出國旅游也僅僅停留在“梵高藝術博物館”“畢加索博物館”門口拍張照留個影。
我堅持彌補自己的空白,向書本學習,向朋友學習,不定期地去觀看欣賞各種畫展……并深深體會到:如果我們身為父母沒有文學素養與涵養,一門心思只想賺錢、打麻將、跳廣場舞,不懂得發現美、欣賞美,不營造美育的土壤,缺乏文學素養的基因,那么住再大的房子、開再豪華的車子,希望孩子有一個質的轉變是不可能的。內涵、品位、修養是錢買不到的,是大房子里養不出來的。如果教師沒有去過一次美術館、藝術館,沒有認識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價值,談美育的培養是空洞無力的。
美的深入人心,需要人的引導,需要環境熏陶。基于此,我利用學校藝術節,讓“名畫”進校園,帶領教師去賞畫議畫。通過觀畫學習,提升藝術修養,給自己以堅毅的審美信心。世上沒有第二個梵高,但可以有千千萬萬個懂得梵高畫作之美的審美人。
梵高的一生都在燃燒。任何風雨都熄不滅他對生活、對藝術的火焰。他可以沒有妻子、家庭和子女,他可以沒有愛情、友誼和健康,他可以沒有可靠而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是他不能沒有比他自身更偉大的東西——創造的力量和才能。他的一生是現實生活的孤獨無依、窮困潦倒與精神世界的鮮艷明亮、豐滿通達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他的靈魂燃燒至今,依然照耀著每一個熱愛生活的生命。
我們當下的物質生活質量遠高于梵高當時,但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對熱愛的堅守是否無愧于生活?人到了中年甚至晚年,都從不同的點、線、面寄托自己,但又有多少人還在與文學相遇、與美學重逢,或是借助別的物質元素。至少,我們是很幸福的人。有文學有美學的陪伴,帶給我們很多養分與寄托,在疫情下能坦然面對,讓我們能跨越人生中的無數風雨和不可預測的種種,不至于焦慮無助甚至茫然;我們還有獻身教育的精神,傾注心血,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奮力拼搏。
我們在梵高面前照照鏡子,看到的是渺小的自己,作品中那種激蕩的回聲足以讓我們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比疫情更難的人生。
“時間不是用一頁頁飄動的日歷,而是用一幅幅源源畫出的畫來計算的。”梵高是一位巨人,一位偉大的畫家。他在世時是被誤解、被忽視、被遺忘的,但他誠摯的愛、他創造的美,將千古長存并為這個世界增添光彩;他藝術的才華、綻放的生命,將創造一個比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更單純并更給人以慰藉的世界;他堅韌不拔的追求、永不放棄的精神,將激揚我們每一個生命的勃發,賦予我們每一個生命的能量場。直到臨死前,他依舊執著地畫著《麥田上的烏鴉》,只為生命的一次熾烈的綻放。(張云鷹 系深圳市海旺學校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 2022-04-06紅軍長征“走夜路有了‘燈籠’”
- 2022-04-06中國學者評《被抹去的歷史》:揭開巴拿馬運河史實
- 2022-04-06 《任老師講航海》:開啟一扇門,帶你走進航海的精彩世界
- 2022-04-11《少年前傳》:讓少年回歸“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