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陶勇的“人類學觀察筆記”

《自造》
近日,眼科醫生陶勇新作《自造》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和中南博集天卷聯合出版。作者以醫者和普通人的雙重視角,忠實地記錄了這個時代的醫患關系、醫者思考和醫學故事,分享醫院之內和醫院之外的人生感悟,幫助讀者用新的眼光來理解自身與世界。
陶勇不僅是一位眼科醫生,更是患者朋友的人生醫師。面對讀者的各種困惑,他自然地想要給求助者以解決方法,這也是他寫這本書的初衷。
陶勇說:“這兩年來我遇到的是人生中突如其來的打擊,接觸到的是年輕人普遍存在的迷茫,前者給我帶來的只是短暫的調整,而后者卻讓我長時間陷入思考。”
以職業為窺鏡 樹立自己的人生觀
該書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人生獨白,以醫者和普通人的雙重視角觀照當下,記錄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故事,解答在祛魅時代如何接納自我,自造人生。陶勇說,他深知自己的方法未必適合每個人,但他仍然愿意誠懇地分享,讓你相信這世上有光,相信光的力量。
在陶勇看來,新時代的醫生要有職業化信念。
他認為,當下年輕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多多少少有一定的情懷,只是隨著環境的改變,慢慢地忘記了最開始的那些情愫。他說:“我們要找到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以職業為窺鏡,醫生可以看見人性,看見善惡,看見生死,讓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從碎片走向融合,從混沌去往通透,其他職業亦如此。對于讀者感興趣的“怎樣才能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觀”這個問題,陶勇說,沒有一種絕對的標準答案。但是他想告訴大家,把目光收回到現下,以職業為窺鏡,就有可能順著時間的繩索,逐漸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觀。
對于新時代醫生的職業化信念,陶勇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說,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快,醫生可能不再需要完全依賴于經驗了,如果說過去是“經驗時代”,可能現在逐漸邁入了“循證時代”和“精準時代”。因為醫療、科普、科研、科技成果轉化的普及,在新時代,方方面面都有了新要求。新時代的新醫生就是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和敢于作為的心態去面對時代,相對的職業化信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我們去建立自洽的邏輯觀和人生觀。
更豐富的陶勇 見證品格塑造的自覺歷程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如此評價該書:“在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更豐富的陶勇——一個不僅僅是眼科醫生的陶勇。他看到眼睛,也努力看到人;看到人的病,也看到人的心;他樂于分享,亦善于分享。”
著名學者劉擎則如此解讀:陶勇的人生見證了品格塑造的自覺歷程。他將哲學探索的心得落實于積極的生命實踐,不斷走向本真自 我 的 實現。陶勇的境界令人欽佩,而他的思考與領悟會給人豐富的啟迪。
封面新聞記者王卉
相關新聞
- 2021-12-27全國統編《稅收學》教材正式出版發行
- 2021-12-21《青城》:讓愛生出“巨大的翅膀”
- 2021-12-16《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中譯本出版
- 2021-12-16再現一位理想主義者的審美和思考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