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哀傷、唯美的歌
——洛夫詩歌《煙之外》賞析

洛夫(1928年-2018年),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衡陽人,臺灣著名超現實主義詩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且由于其語言的錘煉、意象的營造、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詩壇譽為“詩魔”。著有詩集《時間之傷》《靈河》《石室之死亡》《魔歌》《眾荷喧嘩》《因為風的緣故》《月光房子》《漂木》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葉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評論集《詩人之鏡》、《洛夫詩論選集》等五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 。
煙之外
作者:洛 夫
在濤聲中呼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來潮去
左邊的鞋印才下午
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傷的書
結局如此之凄美——落日西沉
我依然凝視
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純白
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個下午的云
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
獨點亮那一盞茫然
還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稱為雪的眸子
現有人叫作
煙
《煙之外》是“詩魔”洛夫的代表作之一,創作于1965年,收錄在《外外集》中。
情景交融是詩歌意境的審美特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西班牙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希梅內斯認為:“真正的詩歌就在于那深刻的感情。”洛夫在這首詩的開篇,潦潦幾筆淡墨,渲染了一幅惆悵的暗淡圖景,在被意象化的聲音中傳播著宋詞一般的凄美,在讀者的眼前撒下一層輕煙似的紗。詩歌第二節的開頭,繼續訴說著前一節“潮來潮去”的無盡哀怨,在往復的循環之中,詩人追憶著她柔美的音畫。“左邊的鞋印才下午/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時間本來是一個天定的常量,詩人借用時間的壓縮錯位來象征愛之生和情之殤,竟像潮來潮去般的急促,稍縱即逝;又似岸邊的鞋印的距離那樣短暫,“六月原是一本很感傷的書”,在狂風和暴雨中,無言的書被吹到了最后一頁,沒有后記,徒然的呼喚,并不能改變愛情“落日西沉”的悲慘結局。
第三節中“一片純白”,應該是指一段如白玉一般純潔無瑕的愛情,抑或是一汪清澈如皓月一般的柔情。黑夜淚涔涔,詩人依舊佇立,在海濤中久久地守望。在“凝視”什么?凝視眼睛里的“純白”,漸漸演變為“茫然”的雙眸。在這里,詩人心中似又被癡迷之情再次激蕩,似乎是無意識般的,他砰然一跪,跪向她,也跪向那朵悄然遠逝的“美了整個下午的云”。那是昨日的夢,是逝去的煙,然而,云是美麗的,卻又易碎,是終將走向幻滅的,終于,詩人閃出幻夢,似乎明白了這些,于是便埋怨:“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獨點亮那一盞茫然”。 到這里,詩人將抒情主人公“他”的人生體會作了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鋪墊,將情比作燈火,盞盞燈火會有熄滅的時候,情也是如此。他深切的叩問,最后得到了這樣的答案。由最初的感性,到滄桑之后的思悟,這是人的變化,然而,在字里行間的感情韻味中,唯一不變的,只是那種落寞與寂寥。
最后的“云的眸子”,是對上節中那“一片純白”的呼應。“煙”則呼應了上段的“茫然”。詩人巧妙運用“煙”的意象植入了人的心海,利用意識與潛意識的浮動,意象與意象的碰撞,表達外在景象與內心世界的不和諧,再一次渲染了全詩哀傷曲藍調。
詩人以“煙”作結,發人深省。讀罷全詩,人仿佛還是深陷其中,掙脫不開。洛夫曾就此感慨地說:“詩人是漂泊異鄉的云”。作者標題名為《煙之外》,煙,虛無縹緲、輕而淡,煙之外就是實實在在的情感,是無法排遣的寂寞與空虛。從表面上看,這就是一首描繪男子愛情破滅后的悲戚心境的情詩。但如果從古典文論中“知人論世“的角度、結合詩人的經歷,從更深層來解讀這首詩所要表達的話語蘊藉,《煙之外》其實是隱藏了詩人濃而切的鄉愁。
洛夫繼承了中國古代詩人的委婉詩風。詩人對故土的懷念與呼喚,隔斷在茫茫海峽之間,人生歲月在行走的步伐間就從“下午”到了“黃昏”,落日西沉撞“亮”了記憶中的眼波,時空的大海頓時一片黑暗,只剩“茫然”,盼歸的雙眸已然失去神采,歸家的希望如“煙”渺茫。這是怎樣的一種落寞與哀愁!于是,詩歌意蘊的升華至文化思想的新高度。若是把這首詩中的“她”作為是故土故鄉的一種象征,而“他”正是詩人自詡,那種執著,那種惆悵,那種無法排遣的鄉愁,那想抓住又觸碰不到的悲哀頓時撲面而來。
這首詩題為《煙之外》,文本中卻很少出現“煙”字眼,只在最后點題。詩歌涵蓋的是煙之外那種欲說不盡的情思,其深深藏蘊著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讀之更令人為之動容。
□黃樹生
相關新聞
- 2021-12-16故宮的日常
- 2021-12-16軟兒果子
- 2021-12-16冬日暖陽
- 2021-12-16咸水岔,你的蘆葦在我的塘壩里蕩漾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