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女書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掘、整理各類地方特色文化,將顯性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勢在必行。
女書是湖湘文化一張古老而又嶄新的名片,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最具性別特征的文字”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是一種特殊表音文字體系,千百年來在江永縣上江圩鎮及鄰近一帶女性中傳承。在新時代保護傳承女書文化,既可豐富女性教育、提升女性發展能力,還能助推鄉村振興。為此,我們要深挖女書文化資源要素,探尋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保護路徑,整合政企校多方力量,發展女書文化產業,積極探索女書文化的創造性傳承和創新性發展方式。
保護傳承女書文化,賦能鄉村發展
女書記錄著湖湘女性的思想情感、道德取向、價值觀和世界觀,見證了她們的聰明和智慧、快樂與悲傷,成為女性生命里溫暖的精神慰藉。
女書文化不局限于女書文字,女字、女歌、女紅及其衍生出來的民俗,共同構成了獨特的文化空間。女書文化包括用女書文字創作的作品,如詩文、歌曲、書法、 繪畫、舞蹈等,以及承載、記錄、傳遞女書文字的女紙、女書、女巾、女扇和女紅等物件。女書文字形體獨特、娟秀纖細、典雅精致,顯示出女性特有的優雅和美麗。女書作品內涵豐富、造型優美、賞心悅目,極具觀賞價值。女書文化具有經濟、審美、文創、科學等方面價值,充分發揮這些價值,不但能豐富鄉村群眾的精神生活,還可賦能鄉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女書文化產業,振興鄉村文化
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可循環的產業模式,建議我省挖掘女書衍生內涵,構建女書文化產業。
以女書文化產業助推縣域經濟轉型發展。近年來,江永縣政府積極響應文化強省號召,努力將女書文化產業打造成縣域經濟支柱產業,通過幫扶村民開辦網店、創辦商城、微店銷售手工女書作品、女書旗袍、瑤族工藝品等,大力拉動縣域文化旅游經濟發展,收獲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于2017年榮獲全國唯一“互聯網+”社會扶貧突出貢獻獎,獲評“中國全面小康扶貧十佳縣市”。
挖掘和培養本土女書文化產業人才。為更好傳承、保護、弘揚女書文化,省市縣各級政府應積極培養女書新傳人和女書愛好者,扶持傳承人創新和發展技藝,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調動高校和科研院所幫助女書非遺工坊研發文創產品、改良制作工藝等。
推動女書進校園,助力人才迭代創新。建議積極構建校政企協同育人機制,通過對女書元素的整合利用,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方案或藝術作品,共同推動女書傳承、保護、開發和利用。比如開設省級線上一流課程“女書文化概論”,成立女書保護與發展協會,舉辦文創與書法大賽,在江永女書意象藝術館創建文創基地等。女書進校園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可助推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覺。由高校學生設計的女書元素禮儀和講解員服裝曾驚艷2019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動現場。
不斷豐富女書文化傳播渠道與載體。女書跨文化傳播可展示世界文化多樣性、提高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彰顯男女平等觀念。近年來,隨著女書文化產業人才不斷成長、各方資源得以有效整合,女書在全球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入列國際標準字符集,可與漢字在線互譯;女書文化音樂在世界巡演;以女書文化為題材的歌舞節目不斷在各類舞臺閃亮登場;全國首款女書主題手機問世、中國景泰藍花絲女書三項非遺作品《祥瑞連連》榮耀擔當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指定國禮。但女書傳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應積極拓展宣傳渠道,借助各類現代傳播途徑達成規模化傳播效應。
強化女書文旅康養融合,促進鄉村繁榮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傳承發展女書文化帶來了新的機遇。
將女書傳承發展與特色小鎮建設相結合,打造“非遺+文旅康養”文化景區。江永縣應深度挖掘本土歷史文化遺存,精心打造以女書文化、瑤族文化和農耕文化為核心的旅游品牌;實施香柚產業園、香米觀光園等農旅融合項目,設置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服務中心,提供女書展覽、樂器體驗、教育培訓、圖書閱覽、電子書借閱等文化服務項目,豐富鄉村文化業態,增強鄉村文化魅力。
做好女書文創產品開發。緊緊圍繞女書的活化利用、傳承與創新,宣傳推介獨具特色的文旅、農旅資源,充分展示鄉村振興新成績、新面貌。
打造精品凸顯女書文化IP價值。精心打造史詩劇《八角花開》、勾藍瑤洗泥宴等十個文旅產品;舉辦女書文化國際研討會、女書文化旅游周等大型文旅活動,開展女書伴手禮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女書旗袍設計走秀大賽等主題活動,繪制女書文化產業與文旅康養產業互動互促、共融共生的美麗畫卷。
?。ㄖ芗t金 作者系湖南女子學院副教授,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員,民進長沙市委員會委員)
相關新聞
- 2021-12-06“故宮三書”合璧: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 2021-12-06網紅書店相繼關店:光靠“顏值”救不了實體書店
- 2021-12-06107歲作家馬識途又出新作:追憶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
- 2021-12-06馬婕:有聲讀物進一步打破了閱讀的媒介依賴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