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復蘇人》:沒有缺陷的基因會帶來“完美紀元”嗎?

《復蘇人》 作家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高凱)沒有缺陷的基因,絕對的公平,當這一切成為現實,人類會迎來所謂“完美紀元”嗎?在新作科幻小說《復蘇人》中,作家永城開啟了對于人類與科技發展,命運與生命內核的一次深度探討。
《復蘇人》小說發布會于日前在北京舉行,永城與中國制冷學會低溫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文學評論家岳雯、資深圖書節目主持人馬宗武進行了有關科技發展和人類未來的探討。
在《復蘇人》中,七位舊世界的危險來客,一個肅殺守序的新世界……舊日的執念成了新世界的禁忌。身處完美新世界的“隔離區”,復蘇人能否享受這太平盛世?此次《復蘇人》,被認為是作家對于科幻題材的全新嘗試。作者通過復蘇人的視角,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未來社會圖景。
在《復蘇人》中,作者對于科幻小說的“穿越”這一母題,開發出了精彩而深刻的命題,直指生命的意義。與許多帶著抱負、帶著拯救世界目的的“穿越者”不同,人體冷凍數百年的復蘇人們走上的,是一條去往未來的絕對單行道,而去往未來的目的,也僅僅是生活、更好的生活,但是新世界的生活本身,已經天翻地覆。不必工作、無憂無慮的日子看似理想,實則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所有聯結,讓復蘇人在新世界孤立無援,如無根之木。他們的惶恐與失落直指人心,營造出一種感同身受的窒息。而透過這些“闖入者”的目光,新世界完美面紗之下的詭異與滯澀,也躍然紙上、引人深思。
而在揭開新世界面紗的過程中,作者以七位復蘇人的視角,回溯了他們在舊世界的遭遇,讓這些在新世界,被“復蘇人”這個符號覆蓋著的群體,回歸了人本身,創造了一群充滿矛盾和張力,絕不完美但十足鮮活的人物個體。
永城表示,自己是在看完人體低溫保存相關新聞之后,有了想要寫《復蘇人》的想法,“我想要構想一下,現代人如果出于各種原因被迫或自愿到了未來世界,你能不能和那個世界和諧共處?你能否接受?那個時代是什么樣的?后來思考角度變了,想去思考未來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有可能是什么樣的?未來世界看待事物的方式與價值觀可能是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但是這些無法理解的未來不是無跡可尋的,它可能是我們現在每天思考的方式將我們送去的。”
“我并不是真的想預料500年之后的世界,我是希望讀者們在看完《復蘇人》之后,再回看我們現在世界的生活與思想思考,我們現在認為什么是正確的、是要追求的?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追求?大家所追求的未來會給現在的社會帶來什么結果?”永城說。
岳雯認為《復蘇人》集成了不同類型的寫作,除了科幻,還有諜戰、現代都市故事……“在我看來,永城可能是一個新的人文主義者。在《復蘇人》中,作家表現出了對我們現在的一種憂慮。當現代人往經濟人、理性人的道路狂奔的時候,當我們覺得情感可能是生活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種累贅,會讓我們變得沒那么高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永城可能發現了我們現在的危機,他在《復蘇人》中塑造的每個人物都有一種情感的缺憾。正是這種情感的缺憾,把他們連接起來,他們要尋找一個答案……最后發現人生的意義可能正是在這些看似無用、累贅、影響我們更高效的情感上。所以,讀這樣一部小說,可能是對我們今天生活深入的發現。”
賈春生表示,“《復蘇人》講述我們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到底是人掌握了科技?還是科技在約束著人?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這部小說中,科技將把人類帶向什么方向?作家對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稄吞K人》給我很大的震撼,書中寫到了文明的沖突,小說中構建的未來世界已經實現了人類大同,不再需要優勝劣汰,沒有了同類競爭、貧富差異,但實際帶來了新舊文明的沖突,古老人和未來人的沖突。在作品中展現了很深厚的科技、社會、法律、倫理基礎和原理。”
馬宗武認為永城扎實的理工科背景,賦予了《復蘇人》扎實的基礎,小說融合了各種寫作筆法,當中的每一位角色都在通過自己的視角來推進故事。(完)
相關新聞
- 2021-11-14史鐵生:溫厚的人格形象長留人間
- 2021-11-14周梅森:作家不能在社會矛盾前閉上眼睛
- 2021-11-04汪泉中篇小說集《阿拉善的雪》出版
- 2021-10-28再探徐則臣中短篇小說:讓天使在針尖上跳舞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