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性系統性兼備的黨史讀物

《中共黨史十二講》:謝春濤等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既敘述歷史的“本然”,又分析歷史的“所以然”,有較強的思想性,是本書的顯著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從多年來開設的中共黨史課程中選出12個專題,錄制了中共黨史講座網絡課程。這一課程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網站、網上黨校、人民網、東方網等平臺播出后,受到各方面歡迎。《中共黨史十二講》就是對這些課程進行整理結集的成果。
該書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注重回答人們關注的重大黨史問題。比如,書中講到,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有大大小小上百個政黨,但為什么后來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書中從中國共產黨能夠堅定捍衛國家民族利益、能夠解決農民土地問題、能夠實行高度的民主、能夠保持高度廉潔等方面,作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既敘述歷史的“本然”,又分析歷史的“所以然”,有較強的思想性,是本書的顯著特點。延安整風運動是20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展的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實現了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新的團結和統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書中在講解延安整風運動時,不僅對其具體過程作了梳理回顧,還深入分析背景起因,闡述了延安整風之所以能夠開展的主客觀條件以及深遠歷史意義,讓讀者對延安整風的必要性、在黨史上的重大積極影響有了更加全面準確的了解,有助于澄清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錯誤觀點和模糊認識。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書中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預備會議即歷時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本身作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回顧,闡述了會議之所以能夠實現偉大歷史轉折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幫助讀者加深對會議重大意義的認識。書中關于建立新中國的構想和實踐、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決策和影響等也都體現出這一特點。
本書專題性、系統性兼備,學理性、通俗性兼具。全書共12個專題,第一講“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帶有總論性質,其他11講依歷史順序排列,可看作分論,每個專題都可以獨立成篇,串聯起來大致反映了百年黨史的主要脈絡和重大節點,有較強系統性。全書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夾敘夾議,對一些重大事件、史實和人物的評述,要言不煩,比較客觀、準確、到位;論必有據,為保證觀點和結論的嚴謹性,書中查閱權威檔案、使用了較多鮮為人知的重要史料。與一般黨史讀物的嚴肅表達不同,本書在保持較強學理性的同時,還注重細節的勾畫,以生動鮮活的故事講歷史,讓讀者有身臨真實歷史場景之感,使全書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相關新聞
- 2021-09-27研究阿來的《阿來論》出版
- 2021-08-10《我是故宮看門人》
- 2021-08-17《希望之光 時代楷模張桂梅》
- 2021-06-01一鱗一焰,皆有溫度 著名作家葛亮新作《瓦貓》聚焦“匠人精神”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