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長篇報告文學《走向鄉村振興》:溪流歸大海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中國打贏了脫貧攻堅之戰,創造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人類奇跡,也創造了當今世界反貧困的偉大輝煌業績,彰顯了奇絕的力量。但是,對于中國這個長久以來一直以農業立國的國家來說,農村建設和發展農村的道路還十分艱巨,依然需要密切關注和精心用力。中央政府新啟動展開的鄉村振興行動,就是這個新的戰略戰役開始的號角。
王宏甲20多年奔走于中國各地,特別是近四年足跡到達全國多省市自治區的300多個自然村寨,持續不斷進行深入觀察、調研、理解和思考,在這個國家新發展戰役剛剛開始的時候,就以報告文學《走向鄉村振興》提出自己的個性發現和思考主張,非常具有啟示作用。王宏甲是當今中國最具有思想特點的報告文學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智慧風暴》《中國新教育風暴》《農民》《塘約道路》《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等,都曾經不斷地以自己對某個地方、事件、領域、人物的個性認識表達,發散出十分個性的思想見識而被人們關注,在社會上產生影響。他的作品個性獨特、內容飽滿、思想敏銳,是報告文學這種不斷介入社會現實生活,在動態的生活矛盾中體現自己存在價值和行動能力的精髓表現,也是最好的呈現作家社會使命責任、態度能力的重要表現方式。
《走向鄉村振興》是作家王宏甲多年在貴州、內蒙古、山東、湖南、山西、新疆、河北等很多地方農村,在許多真實的鄉村面貌改變和農民命運改變情形中,發現和理解鄉村現實及其變化的作品。在寫作中,他不辭勞苦,在辛勤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產生了思考結晶。《走向鄉村振興》中,有很多農村發展變化的表現情形如實再現,有各種人物精彩作為及生活命運改變的情形,在這許多種考察理解和思考之后,作者認為,貴州安順的塘約村、畢節的龍灘村,山東煙臺的衣家村、槐樹莊村,山西汾陽的賈家莊等這樣堅持統一領導、集體動作、適度規模、多種經營、合理分配、共同致富的方向道路,對于現今階段的中國鄉村是比較切實理想的振興發展方式。貴州安順的塘約村支書說“單打獨斗沒出路”,這是他們自身慘痛經歷得出的教訓,引起很大關注,也已經被許多走集體致富道路的地方所驗證。這種集體統籌發展的方式,既可以將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標很好地在農村實現,也有利于防止農民分散經營或簡單結合帶來的經營局限、分配不公而導致貧富兩極分化的弊端,還因為集體生產規模的多樣擴大可以給人才提供較大活動平臺,使鄉村獨特文化得到保存、人們的親情聯系更緊密,還因為集體道路有利于培養人們的團隊意識,發揮組織力量完成較大目標實現等等。這些集體發展、共同富裕的鄉村,雖然實現的方式各有區別,但在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同心、攻堅克難、合理分配等方面,都是相近的。《走向鄉村振興》真實生動的講述,使人們對主張完全徹底私有化、唯個體化的見識發生懷疑,對集體經營、共同富裕的未來產生積極的期待。鄉村振興可以有各種探索途徑,進行多樣試驗,但如果看不到集體經濟發展、共同富裕的長遠未來前景,會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溪水流河,終歸大海。共同富裕是人們的美好希冀,也應該是代表著未來的方向目標!
《走向鄉村振興》顯示了王宏甲新的文學創作追求。這部作品同他此前的作品在敘述表達方面有所變化,雖然也真實地描繪到不少地方、人物的感人事跡,但更多是通過實際論證的形象敘述,強調集體經濟發展、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和理想實現方式,并給以充分的信念堅守和推廣。這種個性分明的真實表達,同現今大量更多依附于事實、只滿足作簡單客觀認證表達的報告文學作品是有很多區別的。作品中對人民群眾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性勝利的關系,對集體發展與實現共同富裕可能性的觀察判斷見解,對很多干部存在“愛富嫌貧”意識傾向危害性的發現,對于貧富失衡在人的權利、地位、尊嚴、精神、情感、行動等方面的各種影響,以及因不公平造成的危險惡果,對“知識”的立場和胸懷態度的分辨警惕眼光等等,都具有深刻獨到的犀利特點,令人沉思和震撼。這部作品中,王宏甲將自己思想強悍的創作風格充分表現和發揚,使之成為一種思想精神的旗幟,超越了日常的文學藩屬和形態。
《走向鄉村振興》充分顯示了王宏甲的文學態度、主張和方向目標,這就是文學的人民性方向和作家抱有強烈的使命追求、責任承擔,以及積極深入并智慧地參與現實社會健康發展變革的行動作為,“經世致用”的努力。王宏甲的作品是具有超越表層現象的莊嚴探究,是一種君子之思。高尚純凈、獨特有力、深入淺出,大道至簡,這是一種大格局下的大胸懷、大思考,給人磅礴厚重的氣象。(李炳銀)
相關新聞
- 2021-03-17《博物館說》云端呈現中華文物神韻
- 2021-03-15《詩經動植物圖說》:打開一幅草木與生靈的畫卷
- 2021-03-15“直播帶貨”將首次走進北京圖書訂貨會
- 2021-03-15《扶貧志》:讓所有人都有一個回得去的故鄉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