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德清清地流》:新發展理念實踐中的“德清樣本”
何建明長篇報告文學《德清清地流》不僅是作家的思考,更富集了作家所講述的德清故事的豐富深刻的思想。何建明多次深入細致地考察浙江省莫干山腳下的德清縣,敏銳地發現這里的人民下大力氣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不斷落實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得到高水平高質量的發展,“民生”問題不斷被破解,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為新發展理念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的“德清經驗”,抒寫了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的一個高光樣本。
德清有兩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一座莫干山,一片下渚湖。山是名山,湖是好湖。近代以來,外國冒險家們、買辦們不僅把上海當樂園,更把莫干山當后院,在山中林間蓋了不少別墅院落,休閑度假。解放后,莫干山回到了人民手中,仍然以療養度假勝地負有盛名。下渚湖水每年澆灌著德清平原的大片土地,帶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德清的區位優勢也十分明顯,夾在蘇州和杭州兩個“天堂”之間,交通發達,資源豐富,被比作“天堂心臟”。然而改革開放之初,江蘇、浙江許多地方都快速發展起來,德清卻一直落后,老百姓還一直很窮。德清的領導層通過一場“思想大解放”的頭腦風暴,群策群力,凝聚共識,與群眾一起想辦法、找出路。最后,他們把發展的目光聚焦在得天獨厚的那座山、那片湖。做好“美山美水”這篇大文章,德清才是真正的“人間天堂”,才跳動著“天堂心臟”。
正是德清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德清調研,聽取匯報,看望群眾。德清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引起了正在思考如何化解發展中深刻矛盾和破解一些“瓶頸”問題的省委書記的關注和重視。緊接著,習近平同志前往隔壁的安吉縣余村調研,帶著一路的思考與當地的干部群眾交流,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根本上破解了當時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以環境為代價的困局,確立了“生態立省”的新發展思路,傳遞出“美麗中國”發展理念。德清干部群眾備受鼓舞,更加深刻認識到“兩山”理論的現實意義,深刻認識到德清模式正是自覺踐行“兩山”理論的重要成果,堅定了守住好山好水,建設美麗德清的意志和信心。
報告文學《德清清地流》正是抓住這樣的時代背景,展開了對德清鄉村振興的多層面描寫,突出了美麗德清建設的令人眩目的亮點。
一是對莫干山的保護性開發。德清人顯然知道尊重莫干山數百年來形成的休閑文化,通過支持當地老百姓發展旅游民宿,改造傳統的休閑文化,深化休閑文化,發展特色經濟。莫干山的生態環境得到最大保護,地方經濟也得到良性發展。作品生動講述了南非人高天成來到莫干山,深深地被美景所吸引而不愿離去,因而留在當地與農民邱根娣大嬸合作辦民宿的故事。此后,莫干山的民宿如雨后春筍,到處可見的“洋家樂”“農家樂”,很快形成了一個獨有的產業?,F今踏上莫干山,當地人一定會給您講這個渲染得像美麗傳說似的真實故事,卻也準確反映出德清人善于抓住機遇的超常本事。現在的莫干山已經成為中國民宿發展的一個成功樣板,一個美麗中國的亮點。
二是強調水的保護性利用。德清水多,發展設計和布局都離不開水。早些年里,德清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水卻沒少被污染。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德清人深刻認識到“沒有好水美水,就沒有德清”,有了好水美水,才會有美麗德清。他們下大力氣把德清變成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成效顯著。如今,下渚湖已經建成中國最美的濕地,進入秋天,“那湖水可以透到湖底,那蘆花已經開始飄揚,那成窩的鷺鳥會一起高飛,甚至水中的魚兒也想躍上岸頭”。周邊的村鎮也一個個打造成特色生態村鎮,如三林村,每到傍晚,數萬只鷺鳥歸巢,是難得的一大景觀。
三是綠色產業的引進和發展。為了這片好山好水,德清人下了很大決心,搬遷污染企業,引進綠色產業。最典型的要數聯合國地理信息會議在德清召開,建設全國獨家的地理信息小鎮。聰明的德清人發現地理信息其實蘊涵著思想先進、潛力極大的綠色產業、數字產業。他們面向全國乃至世界,打開新視野,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了世界先進的科技信息,及時調整了產業方向。德清人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以地理信息為抓手,建立產業園,創造優惠條件吸引全國和世界的地理信息相關企業和機構前來投資發展。就這樣,“一座山”“一個湖”“一個村莊”“一個小鎮”構成了獨特的高光的“德清樣本”,并在此基礎上積累了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德清的好經驗。
在何建明看來,德清之所以能建設成為一個高光“樣本”,除了新發展理念指引,以聰明智慧抓住歷史機遇,敢干、實干、苦干精神等重要因素外,還有一個獨特的“秘密”,那就是“治理”。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戰略目標同步,進行經濟治理、環境治理、社會治理、文化治理,建立治理機制,形成治理體系。德清人民找到了自己的特點,掌握了自己發展的規律。“治理”就是對這種特點規律的高度概括,體現了德清人民務實的智慧與創造。所以作家把“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去敘述,并多次深情地抒懷:好山好水好人。在好人好方法的“治理”下,好山好水才會變成美山美水。在書中,“德清”這兩個字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古人說,“縣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而作家則用“水德行香,清朗生輝”贊美德清山水、德清人民。實際上,這種贊美更是對德清歷史人文的尊重與梳理,強調了“仁德”含量。德清人民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創造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創造了自己的“仁德”文化,而今天,傳統“仁德”文化,又融入德清人民的當代生活,在新發展理念中發揚光大,在“治理”中深入人心。
德清的“治理”改革,是從政府的“換腦”開始突破的。10年前,德清政府就以“第一個吃螃蟹者”的勇氣,把“人腦”都換成了“電腦”,設立“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有了這個現代化的“城市大腦”,政府行政改革得以全面深化,工作質量和效率大大提高。這套系統專業而復雜,描述起來很困難,不過老百姓的直觀體驗就是辦事方便了、規范了、省時了。縣長的體驗更為直接:“我只要看一眼‘大腦’上的用電數據,就知道全縣的經濟運行狀況”。“換腦”其實就是干部率先轉換思想觀念,把為民服務的思想落在實處,把為老百姓辦事的機制夯得實實的,把“民生”抓得牢牢的。
作品重點選擇治水這個典型事例,反映了“城市大腦”對德清河流水系的監控治理所起的重要作用,折射出德清民生的生動現實。德清的“智能水利”不僅能把境內的大小河溪水系質量完全按國家要求達標,而且還能為上下游地區提供精確的全流域水質與水文狀況。實際上,從2019年起,德清的“大腦”就已經全面承擔起全流域水資源、江河湖泊、水災害防御、水利工程、水行政事務等全方位的監管任務。更有意思的是,農村每一方養殖塘的水產情況也都實現了“智能化”。“大腦”平臺可以直接監測到養殖戶名下的每一塊水田的水情水質和魚蝦養殖的相關數據,只要一發現水質出現問題,警報器便立刻響起,監督人員就會趕到現場指導治理工作。實際上,整個美麗德清的建設從決策論證到實施,都已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均走在全國治理的前列。
《德清清地流》關注到德清社會治理中許多創新的做法,如“微改革”概念的提出說到底就是把群眾當“主人”,群眾的小事是放在干部們心中的大事。作品列舉了一些服務改革事項,例如政務服務隨心辦、急救用品“救”在身邊、建設網上婦女兒童中心、制定莫干山游玩攻略、小區物業精細化、實施農村環境衛生線上管控、建立工傷事故聯合處置機制等,數起來有18條之多。這些“微改革”看上去雖然不是那么“智能”“數字”,卻讓群眾十分暖心,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德清清地流》讀起來更像一部長篇散文。何建明的作品通常以理性見長,用氣勢磅礴的力量、開闊又理性的思想來打動人。而在這部作品里,作家真實情感的大量帶入,大大提高了文學的抒情性和優美度。也許,正是德清的美山美水,它的“仁德”之美,真正激活了作家心靈的美感,讓作家寫出了一部激情滿懷的美文。(張陵)
相關新聞
- 2021-03-08《英雄城記》:一座文字的紀念碑
- 2021-03-08《清廉中國》:理論視野 實踐底色
- 2021-03-04《三山凹》:三山凹里有人家
- 2021-03-04《防控疫情 保障人權》圖書出版發行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